��图2 人居环境构成关系示意图(张松绘)
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我们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在地球,如果在地球上面大致划分一下,跟我们生产生活更密切的是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如果把正在建设改造的除去,就是现在比较稳定的建成环境。“建成环境”就是由大量人造物所构成的、具有广阔性和聚集性的物质环境,其功能与能源、资源、废物处理等密切相关。建成环境对人的生活来讲,就是从住房到各种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功能和人员的使用、资源的管理甚至包括废弃物的处理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跟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的建成环境可以称为“建成环境遗产”或“建成遗产”。“历史环境”指由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一定范围的整体物质环境。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词,包括建筑行业里最近讲的比较多的“既有建筑”、“既有环境”、“老旧小区”,城乡规划里讲的“存量规划”、“城市更新”、“城市有机更新”等,包括“社区营造”等基本上与“建成环境”关系密切。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哲人很早就讲到了“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创造了人”,这就使得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当更好地思考人和环境的关系。当然真正开始对建成环境进行保护还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或城市,他们要做得早一些,效果也要好一些。比如80年代初美国学者William J. Murtagh写过一本书《时光永驻:美国遗产保护的历史和原理》,是讲美国的遗产保护历史的。书里就讲到:建成环境的保护对于美国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敏感,所以近年来获得的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尽管对人造环境循环利用的关怀在不断朝好的方向转变,可是对保护的基本概念还存在广泛的误解。尤其是在处理“社区”这类普通美国人生活环境中的建筑物和场地的时候,往往就没有得到像文物或者是重要历史地标这样的关注。04-01 来源:未知
04-02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04-13 来源:未知
04-21 来源:未知
04-28 来源:未知
05-01 来源:未知
05-07 来源:未知
08-14 来源:未知
10-1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