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里面首先是对提升环境品质、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充分考虑的,区域里面对景观保护、环境改善、城市复兴、景观特征的评估都有非常多的具体规定。到城市发展层面,城市景观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

3、空间规划中景观资源管理最后,简单归纳一下:空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需要精心维护和精细化管理的环境资源。环境永远是人类行动的决定因素,因而,城市治理的基本目标应当是维护和创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城市已成为集聚人口最多、建筑密度最高、资源和能耗最大的建成环境。建成遗产和景观风貌是人们现在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环境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21世纪城市的生活质量将决定文明自身的质量。
近年来,在中央城市工作精神指导下,城市更新正成为各地城市规划的热点。一方面,城市有机更新符合城市生长的新陈代谢规律,有助于维护城市历史景观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实施有机更新必须认识到蕴藏在城市建成环境中的资源价值,从历史文化、社会情感以及生态美学等角度,对历史城区的潜在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有一个说法,最早出现在《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中,就是“土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习总书记在抗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对建成环境系统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正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所指出的:“社会应当对于环境调节和生态控制采取更主动的姿态,应采用一套更加系统的政治、制度安排以及调控实践,来取代专门的、分裂的、及官僚的国家调控方法。”
在国土空间层面,可以通过城市环境治理和再生来实现环境正义的发展目标,进而逐步解决城市尺度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整合、调整、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空间层面的环境改善整治,包括未来的有效维护与管理,实现环境公平正义。我们现在讲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比较多,恐怕大多也是由环境和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不充足所导致。人们一说发展不平衡,就会想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其实,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需要高度关注。
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说过,大意是“面向过去要保护历史遗产,面向未来要保护各种资源”,城市规划设计在其中都要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城市规划,我们现在考虑的基本上是交通等功能优先的,不太会周全考虑到历史文脉的传承。如果是这种情况下你能保护什么呢?所以说城市保护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城市保护可以提升环境品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规划应当是城市风貌管控引导的工具,也是景观遗产资源的管理规划。什么叫保护管理呢?比如历史街区整治工程做完了,之后的业态要不要管理?交通要不要管理?安全要不要考虑?还有户外广告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比你预期要快得多。以前的保护规划,多以整治导向、工程导向为主,工程做完之后保护管理谁来做?
这个问题,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了出来:
“加强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具体要求。传统上,管理工作与规划设计过程是完全分开的,与此方式不同,建成环境中生活场所对管理和设计的需求是平行的,因为两者都可以对城市环境质量做出积极贡献。这个过程我们就要靠更多的公众参与,管理机构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技术引导作用。
在开展城市精细化治理工作中需要制定一套整体性措施,应当充分考虑到公正与公平、经济社会活力、环境韧性和社区参与。整体性措施是一个协作过程,包括行动框架和评估准则,为居民参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多方合作确定目标,实践中的每一进程、每个社区或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环境及需要考虑因素,因此,每一个设计方案(行动计划)都应当是“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