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新发、突发传染病,这次广东省也是除湖北之外第一例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省份,请问广东省近期在突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处置和卫生应急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确实,2003年SARS以来,全国80%以上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是首先在广东被监测发现和有效控制的。事实上,广东已经成为了全国传染病防控的“桥头堡”和“雷达站”。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有效的早期监测预警和紧急响应措施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组的高度赞赏。在实战中,广东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广东战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特质”、“四支队伍”、“五项核心能力”。
“一个特质”,是指广东省疾控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监测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始终保持着对新发传染病的高度敏锐。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经常像箭在弦上,时刻蓄势待发。
“四支队伍”,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疾控中心打造了四支全国一流的队伍,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队伍、实验室检验检测队伍、风险评估队伍和风险沟通与健康传播队伍。这四支队伍在历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置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五项核心能力”,是指实时全面监测、及时评估研判、适时通报预警、快速应急处置和主动精准干预这五项能力。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一下监测和评估研判这两个方面。 一是实时全面监测,发挥预警“雷达”作用。SARS以后,除了建立覆盖40种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外,广东扩展建立了症状监测、病原学监测、环境监测、媒体监测等全面监测系统,2005年起逐步将重点传染病纳入主动监测,目前已扩展到34种传染病、7471个主动监测哨点。为了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广东持续开展43种以上的多病原学监测,及时捕捉和锁定病原体。另外,通过基因测序来加强病原学的溯源,及时监测优势基因型和致病性的变化。同时,为了实现早期预警,广东持续有针对性对农贸市场、城市污水、海产品等开展监测。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的监测信息平台”,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正是有了这些灵敏、高速运转的监测“雷达”,广东总是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疫情的“蛛丝马迹”,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已于今年8月30日立项启动智慧化多点触发疾控预警信息系统,能够增强疫情的多点触发,早期预警能力。
第二是,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实现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广东确实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及时的风险评估研判机制,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机制,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都开展定期的综合风险评估。像今年新冠疫情,我们是每天坚持进行风险评估研判。风险研判是综合性的工作,我们研判的结果包括了疾病的风险等级、防控的关键措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详细的工作流程乃至于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这个评估队伍涵盖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农业、气象、检验检疫、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就是让我们这些评估的结果更科学更精准。由于这些科学精准的风险评估,也为我们广东能够实现早期的预警和精准的防控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报记者:
提问给孙波老师,作为欠发达地区,阳西如何通过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破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各类瓶颈,让群众在基层就能获得优质的服务?谢谢。
广东省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
我们主要通过强龙头、兜网底、打破“四个壁垒”,破解瓶颈难题。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5-1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