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高水平医院勇于担当,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的龙头作用,其中有16家高水平医院成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救治专家组由钟南山院士领衔,有500多名专家加入,涵盖呼吸、感染、重症等学科,他们到全省各地驻诊或巡诊指导。我们省建立了三级诊疗制度,有远程会诊、有专家巡诊,还有驻诊,这都是高水平专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最好救治。有24家高水平医院抽调937人支援湖北,占全体支援人员的37.6%。比如中大附一、附二、附三这三家高水平医院他们都一次性派出了超过130余人支援湖北的队伍,逆行出征,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在高水平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撑下,截至12月2日,我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97.8%,死亡率0.4%。谢谢!
新华社记者: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请罗主任介绍一下深圳近年来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做出了哪些改革?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
谢谢你的提问,谢谢你对深圳的关注。“十三五”期间,是深圳卫生健康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我们主要是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三是创新。
首先,我们以改革来建机制,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在这方面我们有一系列改革,比如说我们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保障供应这四大体系的改革完善方面,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面,我们通过一些改革基本形成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以及卫生的综合监管的五大领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逐步形成了能够维护公益性、保障可持续、调动积极性的公立医院的长效机制。同时也初步建立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基本医疗服务模式。
二是以开放聚资源,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实施的“三名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高质量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来加快社会办医等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通过这些改革政策,我们引进了国内外名校、名院来深办医,也聚集了一大批名科、名医落地深圳,形成了我们高质量医院发展和多元化办医的格局。
三是以创新来增强活力,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在深圳落地落实。我们以“罗湖医改”模式作为深化医改的起点,在全市规划布局了创新性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从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这样一个体系内,首先根据深圳市的特点,我们构建两级架构,一个是以市属医院为主体建设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建高地”的职责;同时以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组建基层的医疗集团,使我们的优质资源能够下沉,我们的工作重心能够下移,使居民在家门口能够便捷享受到,不仅仅是医疗服务还有健康管理,做“健康守门人”的服务,在这方面实现“强基层”的目标。
在这样的体系下使居民在看病就医方面更加公平、可及、便捷、经济。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圳市还发挥我们的特区立法优势,在推进依法治理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和完善,到目前为止,我们立法的特区卫生法规有8部,今年有2部条例出台,8月份是新冠疫情后地方性立法的《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出台,10月份我们又出台了全国首部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我们的目的是用立法的形式把改革过程中、推进卫生事业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以法律方式固化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下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5-1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