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成长在这个时代,恰逢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又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我成长的环境比老一辈科学家要优越得多,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就可以在世界最前沿的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我的导师特别重视独立思考和原始创新,在他的影响下,我得以一直坚持我做科研的初心: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真正的原始创新。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但干细胞的来源和调控始终是领域前沿未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过去十几年中,围绕这一方向从入门做到了世界领先,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创新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我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使我深受鼓舞。我觉得创新的要素在于人,也在于环境,像广州这样一个包容开放的环境,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环境,一个重视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激活和保护人的创造力。我感恩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益、成长,能够潜心学问,得以在细胞和发育、化学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等不同领域都有机会钻研至深,并和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合作,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构成和研究经历对我做出至今一系列原创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东省、广州市响应中央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号召,启动了一批广东省实验室的建设和一批大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参与生物岛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以及通过参加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的设计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广州市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决心。新型研发机构有着顶天立地的使命,既要加强原创基础研究,又要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成果。
我是主要做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的,在这次疫情科技攻关期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直在岗,按照中科院和生物岛实验室的抗疫攻关部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原本我认为干细胞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直接服务于疫情攻关,但通过攻关部署,我和抗疫最前线的医生及科学家们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后,我发现我们一些最前沿的技术,正好能够解决像动物模型缺乏这样的问题。于是,面对这些需求,我和我带领的团队从1月31日起,就开始攻关运用干细胞技术在35天内成功构建了人源化ACE2小鼠,用于新冠动物模型研究,支持药物和疫苗的开发,同时,我们利用对细胞变化的了解和技术系统,通过研究细胞变化过程,提示重症病人的治病机制并反馈给临床一线。这说明从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可以有效地把基础研究中能力,推广到应用研究中通过这些工作,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的工作不仅可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也能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决心主动肩负起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先生的发布。
我看了一下,陈捷凯研究员的简历,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邻居家孩子,2002年-2006年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的学士,2006年-2010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博士,2011年-2013年,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副研究员,2013年晋升为我们的研究员。那么陈捷凯先生在广州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多年,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科学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也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访问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那么重要的是,刚才陈捷凯博士带领的团队运用干细胞技术,在35天内成功构建了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该模型有助于支持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我们从刚才几位不同年代的科学家和年轻的工作人身上,都能够感受到对我们国家科学创新,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许,同时也对我们广东、广州、大湾区科技创新者提供了开放、包容、务实的环境,给予了充分的价值,我们希望今天能够广泛传递正能量。非常感谢陈研究院。
再次感谢陈博士。
下面,有请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先生发言。
谢黎炜:
尊敬的各位记者,下午好。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