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平台我觉得把这些从事不同方向研究的,或者说不同的研究性质,这些顶级的科学家放在一个创新平台上,从“0-1”
原创性的研究同时,也把创新的要素向企业集聚,然后推动直接参与技术转化的工作,推动企业把机械成果产业化推向市场,用到临床,我们的梦想通过创新的模式来打造我们中国人前沿的、高端的医疗器械航空母舰,这是我们的梦想。我觉得我们的这个梦想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朱小燚:
非常感谢我们的人民日报媒体朋友提问,也感谢王迎军院士深入浅出的解答,为我们解读了王院士和几位院士共同领军的国际前沿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将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人类共同幸福带来美好期许,继续把时间交给我们的媒体朋友,请大家积极举手。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想请问市科技局孙局,您刚刚提到近年来广州市科技局探索并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能不能请您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孙翔:
谢谢您的提问,刚刚在台上,我也很高兴能够听到台上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也呈现出这么多好的科学成果,近年来,广州市科技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探索并形成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
我想按这20个字,从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科学发现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从“0-1”的突破,刚才台上的各位专家也谈了更多关注原始创新方面的内容,广州市积极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构建“1+4+4+N”创新平台体系。成效也很显著,刚才我也讲到了相关的内容,举几个例子:“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是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
再比如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广州地区26个项目获奖,占全省52%;牵头完成9项,占全省90%;包揽了广东省牵头完成的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创下了历史的最好成绩。
技术发明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能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广州科技界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启动了脑科学与人类脑研究、新材料、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也就是刚才李院士所提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还有智能网联汽车等9个重大科技专项,引进建设10余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3家,2019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73亿元,在2018年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77%。
产业发展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广州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1919家增长到目前超过1.2万家,创造了高企培育的“广州速度”,培育一批“高精尖特”“隐形冠军”的科技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9283家,连续2年居全国城市第一名。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省获7项国家级奖项,广州企业获得5项,是全国唯一取得2项以上一等奖的城市。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一共12项,广州获得了10项。
人才支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近年来,广州市引进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102人,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98人,颁发人才绿卡约7000张。台上的李德紘院士还有谢黎炜博士也是我们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代表,每年举办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是打造国家级引智引才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多届海交会累计共吸引超过5万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向全国输送了超过5万个项目。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