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谈一下,我们在许许多多工作当中,无非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因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大家共同向往。至于说何为一个宜居的城市,我个人的体会是,城市是一个有个性、有格调、有温度的,尤其是城市当中的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生命线的主要脉络,我想城市的交通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同时建成了城市独特的格调,传递城市特有的温度以及承载城市美好记忆,我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未来城市愿景,打造成为一个我们真正每一个使用者、每一个市民认同的宜居城市。以上是我们的回答,谢谢。
朱小燚:
非常感谢南方财经媒体提问,感谢我们的李德紘院士非常精彩的回应,特别是感谢李院士讲的研究、开发、研发的过程,关于讲到理论化、工程化、产业化,如何最好融为一体的,特别讲到一个城市充满了个性、格调和温度,我们希望我们一起共同用我们的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使我们这个城市更加达到美好的愿景。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开放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这个问题我想提给王院士,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好奇心,请问您作为华工的老校长,是如何让我们青年学子保持学习的好奇心?
同时我们也知道您是一位非常幸福的奶奶,对于您的小孙子,您又是如何培养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谢谢。
王迎军:
谢谢,特别了解我们的情况,我觉得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原来都是和大学、研究生、博士后打交道,最近几年给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打交道,总的来说,我觉得对于人才培养,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培养他,但是你千万不能抹杀他的好奇心,哪怕您教得不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压制他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好奇心,那么我觉得什么都做不了,包括你在流水线上做一个工人,他可能也需要一点好奇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尤其是我们做科技创新,比如说我们总书记谈到在这样大局势下,科技创新特别的重要、特别迫切,中国的发展以后更加需要我们科技创新,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科技创新的能力一代一代更加强、更加好,我们的祖国才能发展更好。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好奇心,他就对科学研究没有兴趣,他对未知的东西也没有兴趣,他就没有欲望探索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没有我一定要实现、做到什么目标,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好奇心的驱使。高等学校是非常注意要保护我们同学好奇心,要给他提供实现好奇心实践的平台和舞台,比如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刚刚进学校的时候,就有机会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比方SRP、百步梯行动等等,每年投入几千万给学生,让他担任课题负责人,可能他这个钱不多,一千、两千,但是他担任课题负责人,他就可以参加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里面或者进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看到新的世界会引起他更大好奇心,完全和他在课堂上、听课、写作业是两件事情,所以我从事这么多年教育工作,我的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因为本科生也是导师制,让他在本科就到实验室,哪怕他做不了什么,但是也让他来参加我们的学术讨论会,参加我们的科研活动,我觉得他可以提出一些很不靠谱的想法或者他可以做一些他坚持认为是对的,你认为可能根本不行,没关系,让你去做,他在做的过程中,他会有很多体会,很多想法,但是你不能不让他做,你也不能不让他去想,所以对于本科生的科学实践活动。作为校长来说,我是极为推荐的。但是我的实验室一开始我不想让他进,因为我全部面向临床、面向生命一些东西,万一做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后来我发现本科生想法更大胆、更新奇,我们有些研究生已经循规蹈矩做实验,但是本科生敢提出来和你完全不一样,你讲一个什么东西,他觉得不是这样,那么我觉得应该是怎样,对于这些学生,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是保护他的好奇心,培养他的好奇心,就像我的小孙子在家里,他提出来他要做什么动物实验,做一个物理试验,我会同意他去做,哪怕他弄的整个房间都是水,我觉得你不应该压制他,让他自己动手,让他自己做。不知道我有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反正我觉得对人才培养来说,保护他的好奇心,可能比教给他某一种知识更加重要,激发他的好奇心、保护他的好奇心。
谢谢。
朱小燚: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