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日益临近,多地近日已就师生的出行范围下发通知。4月26日,安徽淮北市教育局官网刊发通知称,严格师生健康管理,“五一”“端午”放假期间,师生不得到市外旅行,不得接触重点地区和海外归来人员,减少聚会,防止感染疾病。河南亦有教育部门发文,对“五一”假期师生出游作出限制。
今年“五一”假期首次从3天延长到5天,对于疫情以来宅家已久的孩子们来说,一定早就盼望着这个小长假出去撒撒欢儿。如今,多地教育部门下发通知限制师生离开本市范围,有的还决定“五一”假期学生不放假。这对孩子们而言,内心的失落或许是难免的,但在防疫进入常态化的特殊时期,这一做法显然是现实理性的,广大学生和家长应给予充分理解。
近段时期以来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但防范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形势依旧严峻,出现本土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境外疫情继续扩散蔓延,输入我国风险持续加大,本土聚集性疫情仍有确诊病例报告。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疫情风险一日未消除,强调这一要求就仍然十分必要。
对此,张文宏等多位专家建议,旅游过程中要做到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游玩的过程中,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要跟陌生人聊天、不要摘口罩。这些要求对于大人来说做起来也许不难,但要保证天性活泼爱动的孩子做到不易。尤其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戴口罩,也无法和同龄人保持距离。
以往每到节假日一些景区都会人满为患。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旅游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但面对“井喷”的出游意愿,如果景区管理不到位,仍难以避免出现之前黄山那种人挤人的现象。同时,出游往往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餐馆就餐,在酒店入住,一系列环节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中小学生本来抵抗力就弱,属于普遍易感人群,如果不能做好自我保护,一旦遇到传染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留在熟悉的环境,减少跨区域流动,尽可能避免未知风险,无疑是最安全的。
假期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学习工作的疲劳。不过,今年的情况和往年不同。疫情导致学校开学延迟后,前期的教学都采取网课形式,缺乏师生互动,加之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目前,各地中小学已经或即将复课复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对学过的内容记性串讲辅导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这个“五一”小长假,学生们正好可以用来查漏补缺,老师也需要进行节后教学的备课。
疫情在,不远游,利用这几天时间进行收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个“五一”假期同样可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为令人鄙夷,他们也许能通过抹黑攻击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却无法污损中国出口医疗物资的良心品质,无法抹煞中国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当前全球疫情加剧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才是应有之义,中国无惧“甩锅”,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贡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医疗防控物资出口质量监管工作情况。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中国在满足国内防控需要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各国商业采购需求提供支持。短期内中国出口口罩的价格可能会因供需变化有波动,也可能个别厂家出口价格有异常,但总体看,中国出口口罩的价格符合市场原则,是良心品质。(相关报道见03版)
全球疫情加快蔓延以来,中国一直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从来没有限制防疫物资出口,而是想方设法为世界各国的采购提供便利和支持,各国在中国商业采购防疫物资的渠道完全畅通。
在协助各国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制造的良心品质不仅体现在口罩上,还包括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等多种防疫医疗器械方面。截至目前,72个国家和地区、8个国际组织正与我国企业开展129批次商业采购洽谈。中国31个省区市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经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
防疫物资质量直接关乎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相关物资出口质量。国外新冠肺炎暴发导致对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大增,由于各国标准不同,中国出口非医用口罩被误作医用的情况偶有发生。近期多个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就优化口罩生产、流通以及出口等环节的监管做出进一步明确,同时也加强其他各类防疫物资市场和出口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出口假冒伪劣防疫物资行为。一系列措施效果明显,总体有效把住了防疫物资生产和出口质量关,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的肯定与支持。
当前,许多国家高度评价中国防疫物资,并以各种方式向中方致谢。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却频频抹黑中国,煽动国际反华情绪,不断为中国防疫物资贴上各种污名化标签。
中方最初向美欧等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时,一些西方舆论说中方借此谋求地缘政治利益。中方为确保出口医疗物资质量出台一系列举措,又有西方政客开始指责中国阻碍物资出口。有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国口罩生产厂家相互压价、竞相贱卖,同时又有外媒指责中国垄断口罩市场谋取暴利。截然相反的说辞,在贻笑大方的同时,也正好印证了一些西方政客及媒体的不客观、不公正。
近日,美国媒体曝光了一份长达57页的共和党内部备忘录,该备忘录敦促共和党政治竞选人抹黑和批判中国,以此谋求“政治加分”。备忘录敦促各路共和党竞选人在回答任何有关新冠病毒的问题时,无须正面回应,而是直接把“锅”甩给中国。这些政客就是希望通过制造对外矛盾,躲避民众对自己的批评问责。
近段时间,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确诊人数与病亡人数不断上升,一些美国政客对中国的“甩锅”也愈加疯狂。从“武汉实验室泄露论”到“中国隐瞒论”“中国赔偿论”,再到与中国防疫物资相关的“劣品出口论”,各种毫无根据的歪理邪说不断出炉。种种凭空指责中国的奇谈怪论,掩盖不了美国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的事实,隐藏不住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对自身抗疫不力导致国家信用丧失的深刻焦虑。
人命关天,防疫物资的质量安全不容丝毫马虎。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为令人鄙夷,他们也许能够通过抹黑攻击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却无法污损中国出口医疗物资的良心品质,无法抹煞中国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当前全球疫情加剧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才是应有之义,中国无惧“甩锅”,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贡献。头部创伤多由锐器或钝器导致,通常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种,伤口不容易自行闭合。如果伤势较轻,则会出现轻微的头痛或肿胀。如果伤势较重,则可能发生脑震荡,严重时会导致伤者休克。
头部创伤有哪些典型表现呢?
一、头皮损伤。头皮损伤主要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多因钝器所致,按血肿出现在头皮内的不同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头皮裂伤多由钝器或锐器导致,由于头皮血管分布较多,可能出现失血较多而引起的休克;头皮撕脱伤常由发辫受机械力牵扯而导致大块头皮撕脱,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二、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多为颅骨受到暴力作用所导致,常有受伤处压痛、肿胀、骨折等表现,多会引起脑膜、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除此之外,一旦触及下陷区,则会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
三、脑损伤。脑损伤通常为脑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脑震荡、脑实质损伤、颅内血肿等。主要症状多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若触及重要脑功能区,则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
如何处理不同程度的创伤呢?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头皮创伤出血者,可以采取加压包扎止血的方法,尽早除去伤口内的异物。意识清楚的患者应留在急诊室观察一段时间,意识模糊者则需住院观察。
对于颅骨骨折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的变化,结合CT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出血量大、损伤较为严重者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术后还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于脑损伤的患者,首先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根据病情进行治疗。脑震荡患者以休息为主进行恢复,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头晕、呕吐等症状及促进脑循环。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避免出现颅脑内迟发出血和损伤。
特别提醒:
无论伤势如何,头部创伤都应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因为一时疏忽导致就诊不及时。
头部受到创伤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自行观察1~3天,如果仍没有异常情况,则可以继续在家修养。
如早期头部撞击时,曾有一过性意识障碍,事后一般情况好,一旦再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专业上叫“中间清醒期”,提示的脑内出血,必须立即就诊。
如有头部血肿,但未出现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也可继续在家观察,如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
若患者有外伤昏迷史,出现持续头痛、呕吐,且症状逐渐加重,有鼻腔流水或流血等症状,则需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有明显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前往医院途中,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神志的变化。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