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史研究繁复且博大,不同时期、阶层、地位、社会处境等因素难以穷尽。只能借几位学者所专注的领域之维度,拣选某些历史时期女性生活的片段,一窥中国古代女性如何度过她们的生命历程。
唐代
提起唐朝,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自由”和“开放”。历史学界原先普遍认为,相较于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唐代女性的地位最高,至宋代下降。的确,唐代女性参政人数之多,参政面之广,上至皇后、公主及宫中女官,下至地方官眷属和平民百姓的妻女,都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旷古未有。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唐人撰写的女教书多且盛行,教导女子行事规则的文本流传颇广。至唐后期,社会对妇德的要求逐渐变严,可见妇女的地位和生活面向广、随社会变迁而变化。因此不能以“开放”和“自由”一概而论,或站在今人的立场将古人的生活过度浪漫化。
推荐书目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美)高彦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高彦颐打破固有的社会分期,以女性视角观察妇女生活。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并不是受压抑和无声的,而是自有一套文化生存方式。
《张门才女》,(美)曼素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曼素恩突破刻板的历史叙述方式,借助对19世纪常州张氏一门“才女”的研究,从文学创作、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个人情感、政治立场等方面,勾勒出清代才女们的人生轨迹。
明清
明清两代,传统而古老的中国社会悄然酝酿着更为剧烈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妇女生活和地位也呈现出从传统到现代嬗变的萌芽。学者赵崔莉认为,以明代贞节烈妇的盛行判断其社会地位低下是不准确的,需要综合考察不同阶层女性的职业选择、法律关系、财产、社会生活。
推荐书目
《柳如是别传》(上、中、下),陈寅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7月
陈寅恪以“了解之同情”把妇女还原到历史的情景和场域中,再现其色彩斑斓的生活常态。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贺萧,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让失语的社会底层女性发声,诉说一段近代百年女性与民族主义、国家权力、社会精英等纠缠的历史,折射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进程。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美)高彦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审美的社会认可也可能被男权社会所绑架,男性文人笔下的步步生莲、摇曳生姿的“缠足”的历史深处,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酸楚和苦痛的真相。
“开放”“幸运”之说应得到修正
新京报:在唐代社会中上阶层的观念看来,不同身份的理想女性需要具备哪些与之前不同的特点?这些观念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状况?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唐代妇女的言行、观念和生活?
李志生:在唐代中上阶层的妇女观中,对各阶层妇女的基本要求即儒家的基本性别观——“三从四德”、“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这些化为妇女的具体日常实践,就是要敬尊先人、敬顺舅姑、敬贞丈夫、诚谦族人。为了达到夫家族属的延续、更好团结族人的目的,唐人也主张妇女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妇人亦要读书解文字”。这些观念反映了唐代的支配观念依然是儒家的性别观。
这种妇女观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可小觑,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唐代后期较之前期(以安史之乱为界),其影响进一步深入。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韦皇后等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进入政治领域的妇女,但她们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唐代妇女的生存状况。关键的一点是,我们须以历史演进的观察视角看到,武则天等人的政治参与,并非是唐朝的异军突起,而是之前北朝妇女参政的延续。所以,我认为唐代“妇女解放”、“开放”、“幸运”之说,应该得到修正,因为绝大多数唐代妇女的言行、观念和生活,并未脱离儒家性别观对妇女的规范和要求。
新京报:唐代妇女在从夫、顺夫、敬夫的问题上,有多少可被社会宽容的空间或余地?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社会性别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志生:唐代虽是儒家性别理论指导的社会,但理学尚未兴起,所以对于妇女行为的规范还未到严格或严苛的程度。因此在夫妻关系中,妒妇、悍妇还是有存在空间的,这也就是流传后世的宁妒而死的“吃醋”桥段出现的原因。但我们同样应注意,妇妒并非只是唐代妇女所独有的特点,南北朝时期的妇妒情况并不亚于唐代妇女。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
04-24 来源:未知
05-18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