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首页 >
第B02:书评周刊·主题
中国妇女史 她们如何度过生命的历程?
2018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李志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妇女史、社会性别史。著有《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
唐代画家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闲适生活。图为《簪花仕女图》局部。
清代《古代仕女行乐图》全景式地展现了古代女子丰富多彩的文娱宴饮,描绘了20余个活动场景。图为“抚琴图”局部。
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在坊间盛行,但自汉代起,上层社会便有不少自幼读书的知识女性,唐宋时期才女辈出,清代更是达到了妇女文学的高峰。不少流传下来的书画中,都可见女性在闲暇之余琴棋书画的场景。图为清代画家冷枚《春闺倦读图》局部。
赵崔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女性史、社会史研究,著有《被遮蔽的现代性——明清女性的社会生活与情感体验》
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妇人非“子”,所谓“子”,指滋生长养、传宗接代的男性。生男弄璋,生女弄瓦,璋为玉质,瓦为陶制。璋与瓦的区别,从周代至民国一直存在,至今仍偶见沿用,暗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礼记·昏义》开宗明义:“婚姻者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古人重生育,家长为子女选择婚姻配偶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利益或财富,一些贫家顾虑女儿长大无钱出嫁,干脆不养活女儿,由宋至明代南方许多地区溺女成风,及至清代,童养媳成为一些家庭节约聘财和嫁资的途径。
谈及婚姻,自先秦,礼法规定男子有“七出”的离婚特权,至唐代写入法典《唐律》条文,指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妻子若犯其中一条,丈夫有权将她休弃。在重子嗣的观念影响下,古代家庭多为“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模式。而婚后女性的主要职责是孝敬公婆、伺候丈夫、养育孩子,其他事务不可逾越。汉代是社会贞节观念由宽变严的过渡时期,妇女尚有再嫁的自由,自宋人对贞节的态度加严后,夫死守节成了妇女应尽的义务。明朝是奖励贞节最力的时期,伴随统治者确立表彰贞女烈妇的制度,世人将妇女的贞节视作比生命还重,几乎成了宗教,悲剧频出。历史上,女性身体也不免受社会观念的束缚与禁锢。缠足自五代始,宋时人人以小脚为好看,盛行缠足。
至于教育,和惯常认为的女性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不同,中国古代有着一套极为发达的“女教”。《周礼》即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成为约束女性的行为与道德准则。前汉刘向所作《列女传》、后汉班昭所作《女诫》对妇女言行举止进行全面周详的阐述,《四女书》等女教著述铺陈各朝各代,成为闺阁秀楼中女子教育的读本。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成为妇女生活的准则,女子受教育的目的在“事夫”,清代学者蓝鼎元著《女学》直言:“天下之治在风俗,风俗之正在齐家,齐家之道当自妇人始。”明末流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及至晚清民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兴办女学”与强国保种、救亡图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意欲掀起女性教育和身体的革命。1903年,清末金天翮发表《女界钟》,列举女子急当恢复的基本权利,包括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由六项。1916年,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的《一九一六年》倡言女子“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妇女解放运动方逐渐燃起星星之火。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
04-24 来源:未知
05-18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