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国际社会以及企业所在社区对性别平等方面的主流倾向,参照社会责任标准以及企业所在地区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识别出此议题对于企业的影响。
性别平等不仅渐渐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得关注,也成为了一些企业海外经营中遇到的本土文化冲击和社区经济发展问题当中的重要因素,这也是ISO 26000标准多处陈述性别平等要求,以及G4标准中要求披露按性别划分的工资的标准起薪点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比率范围等指标的原因。企业有必要识别出该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包括员工管理、供应链管理、社区扶持等)当中产生的风险和影响,并纳入长期决策当中。
2.识别出性别平等议题后,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定长远目标及其行动路线,开展系统性、长期的实践。
调查中部分企业在2013年的调查和本次调查中进步并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问题,充分把握女性的优势,在职能管理或者业务发展方面,设定长远的目标和行动方向。但也有部分企业能够践行性别平等指标并且将其不断延伸和丰富。比如玫琳凯扶持云南彝绣项目,开始只是扶持女性就业,最后则将这个项目成果直接纳入到玫琳凯的供应链当中。如果一些实践能够融汇贯通,并且制定长期的规划和实现路线,将有助于性别平等管理以及实践本身的更深入、可持续。
中国五矿在Century矿区举办了一场以“昆士兰资源行业中的女性”为主题的论坛
3.聚焦男性、女性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保护不同性别员工的切身权益以及身体、心理健康,提供公平的职业发展路径。
调查中显示一些基础性的法律规定的针对女性的特殊权益的保护尚未完全覆盖,更鲜有创新性的项目。调查中还普遍显示女性高管比例有待提升,在很多行业中女性的职业发展受限。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在员工中推行性别平等实践对于提升员工创新性、敬业度以及开放、平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为此展开了努力。喜达屋亚太区推出的“Women's Initiative Network”计划为女性员工配对职业导师,就她们的职业发展展开深入的探讨。在重工业领域,宝钢的女职工周末学校按照宝钢股份确立的“员工综合发展目标体系”要求,注重激发女职工在自身素质提高中谋求发展,丰富周末学校内涵,举办多种形式的流动课堂。
4.关注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需求,结合企业专业优势,挖掘性别平等趋势中的可持续商机。
与银行成为女性员工比例最高的行业的趋势一致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发了女性理财产品。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升,女性的社会需求被认为是拉动了“她”经济。认识到女性崛起对于社会需求带来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可持续的事业。
5.寻求社会多方的力量,分析社区以及社会中性别平等挑战中的根源性问题以及由于性别平等问题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系统性地推动将性别平等。
调查中,针对社区女性扶持方面,由多个企业、机构发挥不同优势开展的项目比较少。很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需要多方的力量。由高通公司开发的“移动HER健康”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工厂女工更好地管理和改善自身健康,便建立了这样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其中, 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SR)开发了“HER健康”项目,包括培训模型、课程和教育材料,并主导“移动HER健康”项目在中国的执行。美国高通公司为项目出资,并为项目管理和无线技术提供支持。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移动HER健康”手机应用并负责在两家工厂进行项目第一阶段试点部署。联合社会多方力量,企业能够调动最少的资源和时间成本,系统性地解决性别平等问题。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
04-24 来源:未知
05-18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