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折磨一整年后,美国军工行业也撑不住了。近日,五角大楼突然宣布无限期搁置F-35的全量生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项目女发言人杰西卡·麦克斯韦出面解释道,“F-35始终无法通过初始作战测试与评估,需要几个月时间搜集数据并重新规划方案,最早在2021年2月底公布”。
F-35的定位是多用途战斗/联合攻击机,也是全球首款进入现役的舰载五代机,它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快速突破敌方封锁线,对敌人后方实施重点打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多的F-35,因此在设计时就被赋予“廉价”的特性。据悉,美国卖给盟友的F-35普遍在1.1亿美元左右,全量生产后还能降至9000万美元。下一步,F-35将全面取代F-15“鹰”式战斗机,承担所有的对地攻击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曾夸下海口,声称每年要生产180架,但结果一次次让人失望。早在2017年,洛马公司就说要实现全量生产,上月底彭博社还曝出五角大楼将投入3980万美元帮助洛马全量生产的消息,在网络上炒得沸反盈天,然而还不到一周,洛马又再一次遗憾地宣布全量生产推迟,而且是无限期搁置。
至于搁置原因,洛马女发言人声称是遭到“技术挑战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影响”,但更多的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2016年,第一架F-35A出厂测试,随后进入量产,但之后层出不穷的坠毁事故证实,F-35存在重大技术缺陷,还不足以进入全量生产阶段。尤其是在近些年各国空军加大了对F-35的训练力度,坠毁事故越来越频繁,近三年以来至少摔了10架。
如此高的坠毁率让洛马公司不得不谨慎,如果盲目进入全量生产阶段,实现全球装备3200架的目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F-35名声受损,更严重的是可能给战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F-35的教训也给我国提了个醒。F-35诞生至今已有15年,出口全球多国并在中东战场接受了实战检验,尚且不具备全量生产的条件。我国研发和使用五代机的时间要比F-35短得多,切不可与美国盲目进行军备竞赛,而给战机带来致命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