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今的社会规则中,朝九晚五属于常态,是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午的工作或者学习中,有经验的前辈往往会提醒我们要睡午觉,通过对精神的短暂放松,从而更好地迎接下午的工作,然而,如果午觉时间过长,可能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根据2020年欧洲心血管年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午睡时间偏长的人,全因疾病的发生概率会比午睡时间正常的人高出34%。
这个数据相信会让很多人感觉匪夷所思,午睡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下半日的工作状态,怎么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医生分析:午睡时间过长,究竟会给身体带来哪些隐患?
隐患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提高
这里同样分享一组广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数据:
和不睡午觉的人相比,午睡超过60分钟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比增长了百分之30%,是全因疾病发生概率的34%。
如果午睡小于60分钟,并不会明显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据?主要和以下原因有关:
①:大脑血管被压迫过久
一般人午睡,基本上都是趴在桌子上的,趴在桌子上侧着头睡觉,会让大脑一侧的血管长期受到手臂压迫,时间久了,自然也会给大脑血管流通带来些许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隐患。
②:大脑缺血时间过长
我们一般午睡都是在午饭后,而午饭后肠胃进入工作状态,身体中的血液自然都会流向肠胃。
肠胃获得的血液流动量多,大脑的血液流动自然就会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午饭后会感觉昏昏沉沉的原因。
当然,如果我们正常的午睡时间,大脑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休息,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就会让大脑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继而加剧将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
隐患二:可能会造成夜间失眠现象
我们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短的不能低于7个小时,长的最好也不要超过9个小时。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每天晚上睡眠时间7小时打底,如果我们午睡时间过长,很容易就会超过9个小时这一个限制。
这样一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很快的进入入睡状态,第二天起床没有精神,反而会影响到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
特别是对于失眠人群来说,如果每天午睡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其更难进入睡眠状态,一旦这种习惯形成了生物钟,就可能会引起病理性厌睡症等一系列问题。
隐患三:产生睡眠惰性
人的睡眠深度是分梯度来进行的。
就用晚上睡觉举例,在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我们的睡眠状态是由浅入深,再又深入浅,直到第二天醒来。
但是在午睡的情况下,我们大多数进行的浅层睡眠行为,可以保证醒的时候大脑可以快速恢复过来,投入工作。
如果我们午睡时进行深度睡眠,也就是午睡时间过长,会导致在醒来的时候,大脑没有过渡期,就会产生紊乱。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就是大脑会误认为你仍然缺乏睡眠,产生睡眠惰性。
这也是你为什么在进行过长午睡时,仍然会困的原因,长期以往,会造成大脑频繁出现紊乱现象,不利于大脑的发育和健康。
总而言之,大家需要知道的一点是,适当的睡眠可以对身体有益,让我们更精神的投入工作,如果过长的午睡,反而会让我们生病概率增加,产生越睡越困等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做好午睡时间的适当调整。
可能仍然很多人会疑惑,控制午睡时间又要如何控制,怎样午睡才算健康,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医生下文给您建议。
怎样的午睡才是正常又健康的午睡?
先把控好午睡的始末时间:
当开始午睡时,时间最好从午饭以后的二十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开始。
这样可以在肠胃进行适当消化以后,血液回流到大脑,帮助大脑进行更好地供血。
最迟的午睡时间,不要超过三点,也就是说,三点以后,最好就不要进行午睡了,如果仍然要午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治疗,出现失眠的现象。
然后控制好午睡的总时间量:
午睡的总时间量,不多不少,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半个小时以上,根据种种案例研究证明,这个时间量的午睡,可以在保证大脑进行充分休息的同时。
也能保证其更快的醒来,进入清醒的状态,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午睡后洗把脸,一杯水很必要: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很有可能有的人在没有养成一个小时午睡这种固定的生物钟时,醒来后仍然会感觉比较模糊。
这个时候,可以在醒来以后喝上一杯水,帮助身体适当加快新陈代谢速度,更好地帮助身体进入行动状态。另外醒来后洗脸也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洗干净脸上因为午睡所产生的油渍,还能够提神醒脑,更有利于大脑进入工作状态。
结语:午睡固然是好习惯,但是也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午睡,午睡时间过长,午睡时间过短,都有可能给身体和精神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如何把控午睡的“度“,大家可以参照文中意见,适当调整一下,更有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