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曾小贤结婚照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专家提醒大家立秋后要注意以下养生误区。

  

  误区一 “春捂秋冻”强体质

  正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专家介绍,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身体很快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容易诱发宿疾,因此此类人群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但也不用过早穿的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 “贴秋膘”好过冬

  正解:“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乱“贴”会适得其反,建议在“贴秋膘”之前听从医生建议。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天气凉爽,就希望多吃点“好东西”补身体。对此,专家解释说,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不仅不能“贴秋膘”,反倒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低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尤其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调理,从而达到体内健康态。

  

  误区三 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正解: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不可虚实不分,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专家称,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适当进补强身健体,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尽量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梨等,可与中药配伍制成药膳,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则功效更佳。

  

  误区四 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

  正解:对付“秋燥”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虽然为了健康、美容等推荐每天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

  为了防止“秋燥”,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等。为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以24~29℃为宜,浴后抹护肤品滋润皮肤。

  

  误区五 大量运动无顾忌

  正解: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有些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其实不然。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误区六 防暑降温长期用空调

  正解:夏末初秋,白天天气还比较热,有些地区还会使用空调,但早晚较凉,长时间用空调很容易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空调病”。

  专家提醒,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开时避免空调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饭前喝汤,养胃健康”,其实很多人对

      生活水平的改变,现在的饮食文化也开始不在局限,吸收精华,取长补短,经常可以在小区的楼下看到很多的食肆,瓦罐汤更......

    03-19    来源:未知

    分享
  • 戴套八个错,避孕会失败

      男用避孕套是最思空见贯的避孕办法之一,但其避孕失利的情况其实许多见。据统计,若能切确使用质量有担保的避孕套,失败......

    04-09    来源:未知

    分享
  • 理邦仪器涉案专利宣告全部无效

      4月18日晚间,迈瑞医疗(300760.SZ)发布《诉讼搁浅通知布告》,其与理邦仪器(300206.SZ)的专利连累案件也有新停留。 公然......

    04-20    来源:未知

    分享
  • 哪个年龄段更好

      对付如今这个快节奏生存来说,不论是在糊口生涯还是任务上,每小我私家都具备着极大的压力。因而良多人城市出现失眠以......

    05-05    来源:未知

    分享
  • 一套“开髋&伸展双腿”的阴瑜伽序列

      对阴瑜伽有所了解的伽人们都知道,阴瑜伽主要注重身体髋、骨盆以及双腿下半身的练习,所以想要打开髋部以及伸展双腿,......

    05-15    来源:未知

    分享
  • 热点 “英雄小八路”进校园

      焦炙焦虑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什么时分候袭来,但它最多见于早上刚醒来时。针对醒来后的焦炙,美国西北大学的临床生理学......

    07-05    来源:未知

    分享
  • 运动后喝水,抽筋更疼

      人们一般以为,运动后立即喝水可以防范抽筋。然而,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实行反驳了这一概念。他们认......

    04-09    来源:未知

    分享
  • 肝脏里的小油滴 竟会启动免疫“毁灭”程

      多面体的肝脏细胞、奥密的肝脏巨噬细胞、善变的星形细胞作为人体最大代谢器官的肝脏内部千姿百态,细胞类型众多,探秘......

    04-30    来源:未知

    分享
  • 肠胃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对于女性朋友来讲,出现气血不足是额定思空见贯的一种状况。一旦女性友人出现气血不足,就会令咱们的皮肤获得光线和弹......

    05-05    来源:未知

    分享
  • 贫血病因有哪些

      核心默示:咱们只有熟悉了小便时尿道痛的原由有哪些。如许,我们在医治的时刻就会有倾向。另外,平日的时辰定然要多喝......

    05-05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