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充电困境、低温续航不足
这是我们想要的电动车?
“太糟心了!这个清明小长假过得!”程先生说起几天前在高速公里上,因为堵车,眼睁睁地看着车里的电量渐渐耗尽却束手无策,“您知道么?我宁愿那时候掉的是自己的头发而不是车里的电... ...唉,你们这些燃油车主怎么会懂拥有一个电动爹的心情?”
电动爹——不是电动爸爸玩具,而是新能源车主对自己“爱车”的无奈称谓。在百度上,轻易可以搜索到570万条相关的吐槽。
在江湖君的正文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听听电动爹的“家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我根本不敢开电动车出北京,那些敢上高速跑出去的,都是没经验的吧,我开电动车这四年,哎呀,此处得省去10000个字,有的地方没有充电桩,有的地方电压不稳,有的高速服务区排队... ... 你急着赶路,但是很多人排在你前面等着充电,哪一种心情都是崩溃的。” “头天晚上续驶里程还有200公里的车,冻了一夜后里程就只剩下100多公里了。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原本续航里程450公里的车,到了冬天能跑350公里就要感谢上天。我就这么说吧,住在黄河以北的开电动车的,冬天一旦发现自己的车续航还剩100公里,没有谁敢不赶紧去找充电桩。” “我这款车标定续驶里程超过600公里,元旦我从天津武清去了趟石家庄的老丈人家,到了他家楼下只剩2%的电,全程才310公里,我没有任何激烈驾驶的动作啊。” “开到第三年了,屏幕显示电充满了,实际上只有85%的电吧。拥有电动爹的第三年,你要习惯降低车载导航、音响、倒车影像等智能产品的使用率,来确保车辆续航能力。甚至要习惯冬天夏天关闭空调。”
传统车企的步步为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需求
截止2021年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50万辆,550万辆车背后就是550万个家庭,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感受和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到了息息相关的程度。和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确有着显而易见的使用缺憾。消费者的抱怨从网络的段子上,坊间的笑谈中,活生生地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躲不开也逃不掉。这些产品的痛点,需要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企业来逐一解决。几家处在舆论核心的新能源车企,都有着跳脱出位的创始人、CEO,他们自己比旗下不多的几款产品和短暂的创业史更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被冠以“传统”的合资车企比起他们,显得保守、沉默、低调了许多。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已成为行业共识。迈入电动化、数字化、可持续转型的关键节点,决定技术走向和消费趋势的是几个幽默亲和的创始人?是新能源车企全公司仅有的2、3款车型?还是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资本运作带来的资讯关注?理性地说,这些只能成为媒体的营养品,并不能直接受益于消费者。毕竟,汽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本金”是硬实力,让我们回忆下,当初靠VC,PE烧钱的PPT造车如今还剩几何?
真正令消费者受益的,最终将是,也只能是企业本身的体系支撑、技术储备、用户体验和产品布局。正如一汽-大众奥迪的认知,出行方式的全面电动化,是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消除用户焦虑,保证用户在产品服务各个维度都获得媲美或超过传统燃油车的全新体验。一家企业基于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缔造,不仅需要厚积薄发,更需要谋定而后动。将燃油车时代的豪华资产用电实现全面进化,不是简单地实现豪华车的电动时代,而是为消费者打造电动时代的豪华车。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看S.T.E.P.进阶
03-2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5-11 来源:未知
06-17 来源:未知
07-29 来源:未知
09-09 来源:未知
01-01 来源:未知
04-05 来源:网络整理
04-1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