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的一直是女性电影,只是现在才被看到(2)

事实上,根据当时杨荔钠接受的采访来看,她坦言在拍摄《老头》时,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拍摄的是纪录片,仅仅是由于老头们坐在大树底下聊天的场景引起了她的兴趣,才使她有冲动去记录下这一场景。

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纯粹,在《老头》里我们看不到花哨的技术手段。

这种只有长镜头和同期声的拍摄方法,非但没有减弱作品的表现力,反而让片中老头们的生活走进观众的心里,启发和感动了整个纪录片届。看上去平静的影像之下,可以看到杨荔钠对这群拍摄对象深厚的情感。她曾说:“ 像不存在一样的完全客观的拍摄,我做不到。

我拍的一直是女性电影,只是现在才被看到

这部作品对杨荔钠来说意义非凡,带给她诸多荣誉,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路径。

多年后,她回忆这段经历 :

那两年所有的经验对我今天的生活而言,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现在拍的影像已经失去、再也找不回这部片子里很单纯的东西了。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份感受。现在我的影像绝对已经不是这样的了,所以我很怀念那个时候的我自己。

从《站台》到《家庭录像带》

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

2000年,杨荔钠作为演员参与了贾樟柯的电影《站台》,饰演了电影中的钟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所有的主要演员中,只有杨荔钠受过真正的表演训练,但她也是唯一一个此后没再出演任何一部电影的人。

此时,她逐渐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将纪录片作为自己事业的重点。

《站台》中的钟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年,杨荔钠选择将摄像机对准自己的家人,揭开自己身上的隐秘伤口:父亲母亲多年前离婚了,当时自己不在场。杨荔钠以女儿的身份在片中向父亲、母亲和弟弟不停地追问,他们的回忆有着巨大的差距……

《家庭录像带》既是对家人的“审判”,同时又对他们给予了作者的理解,是一部罗生门一般的作品,杨荔钠选择让人物自己对着镜头讲话,不同立场的人会得出各自的判断。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中国私影像的重要作品,当大部分纪录片选择记录公共事务的时候,杨荔钠的这种拍摄更具有先锋性。

如果第一部《老头》尚可以说是年轻作者的妙手偶得,这部《家庭录像带》则可以看做是杨荔钠成为成熟作者的标志,此时她已经领略到纪录片艺术的本质,它需要拍摄者勇敢地面对自己。她以女性独特的敏感将外人不得进入的私人领域转变为具有公共意义的纪录片作品,极大丰富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面貌。

作为纪录片作者,杨荔钠的关注点始终不是光鲜亮丽的人群,而是那些被不断边缘化直至消失的失语者。

2006年,她搬到了北京南城天坛附近,注意到一群跳舞的老人,就拍NHK电视台“中国人”系列的一部,聚焦公园里广场舞老年舞伴之间情感纠葛的纪录片《一起跳舞》。

此后,她紧接着制作了纪录片《老安》(2008年),记录了年迈但不甘孤独的老安追求爱情的故事。前后两部作品都延续了《老头》的主题,但更强烈地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和欲望。

早就《老头》之前,她就关注到一群福利院的孩子,并被其中孩子之间的互动所打动,从租来的大机器到后来的DV机,杨荔钠一拍就是十多年,并在2009年剪成了作品《野草》。

这部作品倾注了杨荔钠十分的心血,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完成,她还在拍,还在剪,是一部一直在成长的作品,看过网友评价:难得的是导演的态度,既不尖锐也不煽情,平等温柔。

一以贯之的女性意识——

《春梦》《春潮》到《春歌》

当我有机会时要拍一部从头到尾都是由女性的视角审视她自己的电影 。”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