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那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统治者难以继续规范封建伦理道德,导致那个时期的人们思想开始活跃、情感方面逐渐奔放,并且敢于创造新鲜事物。女性也开始大胆的追求个性、自由、理想的生活,她们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并极力的去追求美。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当时的女子打破常规,通过对发型的改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是我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南移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时期。在政治方面,改朝换代与除旧布新在稳定社会的同时对百姓也是有利的;在经济上,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商业繁荣的基础,南方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上交通便利,商业城市在不断增加,官方与民众之间也有着贸易往来;在思想文化方面,东晋南朝是一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东晋南朝虽然在政局上是分裂的,但它却孕育了未来的统一,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个短促分裂的朝代而轻视了它,因为东晋南朝对中国的历史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传承了先进的文明,带动了南方的经济与文明的发展,在首都、国家性质、经济发展与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的共通性。
1、 鬓发有着飘逸潇洒的形式美
在东晋时期,文人的容貌举止向往清淡之风,当时女性的鬓发尽情的展现出了知性之美,长长飘下,优美不失清淡。这个时期的女性,喜欢将鬓发留长到颈部,甚至有些可以搭在两肩。据史料记载,在嘉峪关魏晋壁画中,描绘当时人们生活的画面,体现了当时女性的鬓发被修理成窄的薄片,长度垂到颈部,让人感受到飘荡摇曳的美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的女子鬓发有着夸张的表现,并将女子鬓发的长度推向了极致。在当时,有诸多诗句对女性的鬓发进行了描写,如江洪的《咏歌姬》中的一句''宝镊间珠花,分明靓妆点。薄鬓约微黄,轻红谵铅脸'',这其中的薄鬓就是当时的典型发式,这种超凡脱俗的形式美也表现出了在社会动荡时期女子对装饰艺术大胆的追求。
2、 假发髻有着地位的象征
东晋时期所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发髻。有资料记载,发髻上镶有金饰,但非命妇不得使用。普通的女性也有戴假发髻的,不过是比较随意的,上面的装饰没有''蔽髻''复杂。另外还有很多女性模仿西域少数民族,将发髻挽成双环或是单环的样式,当时的女子为了将发式做的造型高大,多会使用假髻,在很多出土的南北朝墓葬里可以发现这一点。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当时的假发髻无奇不有,有百花髻、灵蛇髻、涵烟髻等,风气正盛。探究其本因,当时多种多样的发式是和当时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在压抑的社会背景之下,张扬是人们对个性的渴望。因为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氛围下,人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所以便会通过千奇百怪并充满想象力的发式表现出来。
3、 平民的发髻充满质朴的风情
在东晋时期,因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过着养尊处优、无需劳作的生活,所以她们的发髻显现出了夸张极致的形态美。虽然平民的没有繁复华贵的发式,但是也有着另一个层面的自然形式美。比如不受形象羁绊的卯角髻,本来应是男童时期的发式,但由于当时的人们多不遵循礼法、尽情放纵自我情感、漠视礼教成规的表现,在成人时期梳卯角髻的大有人在。这种精神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和贵妇人的发髻形似相比较,处社会下层的侍女发式有着另一种淳朴天真的风情,因为她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发式,所以方便、简洁便成为了其发式的特点。在《北齐校卫图》中侍女所梳的发式为双螺髻,此发式源于生活,表达了当时阶层女性天真新奇并、追求自然之美的朴实精神。
=
三、 女性的发型不仅是形式的变化,也反映出了其背后的政治和思想文化1、 女性对自然人格的追求,大胆展现美
东晋南朝时期的女性在发型、服装等方面敢于思考与创新,并且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她们发自内心的注重美貌,有着活跃的内心世界,这一表现也反映出了当时的女子对儒家传统的疏离和对自然人格的追求。当时的民间流行着贵重首饰与丝绸等贵族社会的生活用品,这种追求美的行为和作风是超越阶级性的。女子对于服装与鞋子的样式也有着超性别的改变,她们身着颜色艳丽的服饰,大胆的跨出家门,会自信的展示自己曼妙的身姿,在潜意识当中进行着女性自身的解放,这一行为也反映出了他们对于解除封建伦理束缚的强烈愿望。
2、 东晋南朝普及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由于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的频繁更替与官学的时兴时废,为满足社会的需要,私学和家学的结合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教育方式。此时的儒学地位下降,南方受到胡风的影响,有着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以至于女子受教育的机会不断的增加。不仅是皇宫贵族与世家大族的女子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平民女子也有了学习的机会。
另外,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的''三从四德''还增加了文学艺术等文化教育,变得广泛许多。在当时,女性不仅善于文辞,更向往实现自己的思想抱负,在困难面前,她们奋勇向前,不输男子,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体来说,东晋南朝时期的教育水平是有所提升,女性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3、 东晋南朝时期出现的后妃制度,奠定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基础
中国古代女性的发髻形式在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不断的改变着,可以说这一现象不单单只是发式的变化,也显现出了当时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因为男尊女卑的传统,政治主要与男性有关,女性很少有机会去参与政治,但是随着后妃制度的建立及女官的出现,政治生活中也有了女性的身影。虽然女性是作为男性在政治生活中的附属体,但帝王妃嫔与女官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治生活,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 东晋南朝时期女性参政及官吏情况
东晋南朝时的后妃制度在结构与性质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虽然在当时后妃制度享有爵位待遇,但女性仍然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但是为了给女性提供诉求的空间,有了更多间接参与国家政事的机会。作为女性参政的途径之一,被皇帝君王遴选进宫的人可以直接受任官吏,受封情况直接看其政治表现。虽然当时的庶族女性仅有少数的参政机会,但当她们的丈夫遇到政治危难时,她们会毫不迟疑的进行帮助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5、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追求理想婚姻
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根本问题,自古以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婚姻大事,虽然女性的情感一直被压抑,但并不代表已经消逝。东晋南朝的这一特殊时代的出现,女性将儒家对于女子的说教放在了一边,开始注重自身的实际生活,无拘无束的大胆表露情感。这个时期的女性冲破礼教的束缚、使尽浑身系数来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生活,有人以色貌、有人注重外在修饰、也有人凭借才艺,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女性努力争取美好婚姻的方式。
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公主再嫁与帝王纳寡妇的行为作为民间的榜样,人们不再把女性束缚在''贞洁''当中,女性再婚也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她们可以自主择偶,不必再坚持所谓的从一而终。
东晋南朝时期,女性的发式相对夸张,这不仅是她们对形式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对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行为亦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结果。战乱频发的时期,人们将内心的压抑用外在的形式抒发出来。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种种表现是社会的新气象,在冲击儒学地位的同时,玄学开始兴盛,它反对思想束缚,向往清淡自然,使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以至于男性减轻了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进而开始尊重女性。虽然在这一时代当中,女性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们大胆主动追求自我的姿态为她们打开了一个女性走向解放的大门。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在政治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婚姻方面也有了主动权,作为领路人,东晋南朝时期的女性在中国女性解放历史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