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魏超 王辰軒 葛俊俊) 近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印發公文通報,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陳陳教授榮獲2020年度顧毓琇電機工程獎,以表彰其在“發電機勵磁系統的開創性研究以及在電力系統振蕩分析領域的杰出貢獻”。這是我國首位女性科研工作者、也同時是上海交大教授首次獲此殊榮。
從小藝術天賦異稟,卻投身於祖國最需要的領域
陳陳先生在彈鋼琴 交大供圖
剛踏進陳陳先生的家門,就傳來行雲流水般的琴聲。榮休后的陳陳,埋頭科研和彈鋼琴是她每天都會堅持的事情。科研與藝術交織的生活,是天然相合的互補,在她的生命中不可分割,並駕齊驅。陳陳的父親是交大30年代電機系校友,畢業后去了中國第一個發電廠——楊樹浦發電廠(上海電力公司)工作。母親自浙大機械系畢業,任教於交大材料力學專業,家學淵源和交大很深。陳陳在父母的身體力行和耳濡目染之下,從小便樹立了對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1956年在清華音樂室練琴 交大供圖
她7歲就在上海中西附小學會了鋼琴,后來又進了有著“鋼琴家的搖籃”之稱的中西女中(現上海市三中)。6年后,陳陳在上海中學生課余藝術團裡已是小有名氣的鋼琴手了。當所有人都以為她會在音樂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她卻以數理化三個百分的成績奪得了華東六省高考理科狀元並考進清華電力系。陳陳說:“當時我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當音樂老師或者藝術家,那確實是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我高考的時候,還是毅然選擇了電機專業。這可能是深受自己父母的影響,我想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領略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的人生。”雖然對於藝術有著滿腔熱愛,但是陳陳先生知道,自己心中渴望的是精於學業而后投身於祖國建設。1980年,國家選送留學生出國。陳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機部的公派,來到了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做訪問學者,僅用3年零3個月就攻下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1958年在清華建實驗室 交大供圖
陳陳在美訪學期間適逢一機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引進美國西屋公司300-600MW汽輪發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因她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優勢,加上在美國工作的便利,故被舉薦為勵磁系統技術規范對標的中方專家,為保障引進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和本土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數十載春秋,深耕電力領域,振興電機學科
陳陳和她的丈夫劉西拉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后第一對回國工作的夫婦。問到對回國有沒有后悔,陳陳卻說畢業后她從來沒有想過留在異國他鄉。她要回來建設祖國,並選擇了交大,因為隻有高等教育的這片土壤,才能振興國家的科技力量。
陳陳在交大扎根后,正好面臨我國電力工業的大發展時期,不僅需要新的技術支撐,更需要大規模的發展。陳陳回國后將振興交大電機工程專業視為己任。她投身電力行業的時機正好和國家大力發展的方向吻合。“當時,我國電力系統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引進國外的技術解決我們大規模的算法問題,我們的電力工業的技術水平必須提高。我趕上了好時代,祖國信任我,給我了機會。”陳陳如是說道。
來到交大后,陳陳開始著手振興交大的電機學科。她認為交大學生的生源一直以來都很優秀,為了把學生培養好,必須在學科建設上下功夫。學科建設的目標就是在立足國家工程實際之上,追求新技術。陳陳認為美國電力行業的發達是由於計算機控制領域的領先。為了把美國的新技術運用到中國的大地上,她先后帶領學生去全國各地的發電廠考察實踐,在發電廠深入的和調度員交流,了解我國當時供電的現狀,讓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工程實際聯系起來。為了能多去幾個供電系統,往往都睡火車站旁邊的小賓館。陳陳通過講授“現代控制理論““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科學”及“線性規劃”“運籌學基礎”等,提高了學生的基礎能力,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她還時常被清華大學邀請授課、帶研究生,並替交大某些外語教師代課。
陳陳在電力系統振蕩分析與抑制方面也有突出的學術成就。80年代陳陳教授在美國Purdue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論文選題就提出了基於現代控制理論的控制策略,其先見性為20年后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所驗証。同時,陳陳對電力系統低頻振蕩也進行了深入研究,成功研發含多饋入直流的互聯電力系統小信號穩定分析程序SSAP,在南方電網和華東電網得到成功應用。90年代后期,陳陳教授任三峽電站勵磁控制首席顧問,指導三峽水電機組勵磁系統的技術規范制定和設備招投標.三峽水電機組勵磁系統零故障安全運行至今。
桃李天下,培育大批棟梁之才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08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未知
06-12 来源:网络整理
07-15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