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世界文学泰斗、布克奖得主A.S.拜厄特(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就在中国引发研究狂潮,从高校、理论界到主流文坛,有关拜厄特作品的探讨此起彼伏,然而,其经典代表作“成长四部曲”中文版却迟迟未现真容,始终是研究者和大众读者们的一大憾事。今年,A.S.拜厄特经典代表作之“成长四部曲”终于传来好消息,在问世18年后首次被引进出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德蒙
文坛泰斗拜厄特引领学术研究浪潮
“我看了拜厄特两部最新小说,顿时妒忌她。”2012年,在一场主题为“当代女性写作”的和拜厄特的对谈中,作家王安忆曾感慨。自2000年作品首度引进以来,拜厄特在中国的影响力早就不容忽视。仅在知网上,有关拜厄特的学术论文就高达300多篇。
拜厄特在中国的号召力,正是她在世界文坛上地位的积淀。
2008年,《泰晤士报》评选出了“1945年以来英国50位最伟大的作家”,A.S.拜厄特与乔治·奥威尔(《1984》)、托尔金(《指环王》)、威廉·戈尔丁(《蝇王》)、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一干文坛巨匠并列榜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评价:“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在探索人物性格时,拜厄特的手术刀总是坚定而温柔的。她是一位满怀爱意的外科医生。”
拜厄特出身于精英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伦敦大学等学府任职。她的作品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学和绮丽高超的修辞艺术闻名,兼之以丰富的隐喻和超凡的想象力,磅礴壮丽,又洞悉人性之微。1990年,她凭借《占有》获得英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布克奖,一举轰动文坛。1990年和1999年,又先后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和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
在英国之外,拜厄特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同样在继续,从欧洲最重要的文学奖伊拉斯谟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笔会麦克米伦银笔奖,到韩国朴景利文学奖,一一被她收入囊中。不仅如此,她在文学理论上的造诣与文学创作并驾齐驱,在创作的同时,还身兼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约克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以“四部曲”揭示真实事物和绝对真相
提起拜厄特,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她的布克奖杰作《占有》,这本书在中国的开卷销量高达6万余册,改编电影《无可救药爱上你》由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主演。但对拜厄特本人来说,最能代表她创作的,始终是她耗时近30年写就、以知识女性弗雷德丽卡的成长串连而成的恢弘史诗——成长四部曲,四部曲包含《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四部曲从1970年代开始酝酿,主人公的身上有着拜厄特本人经历的鲜明烙印,也忠实记录着她思想上的成熟蜕变,拜厄特曾说:“比起《占有》,这些书里呈现的才是完整的我,那个饱受折磨的我。它们的书写过程更痛苦,因为我试图从中揭示真实事物和绝对真相。”
其中,此次最先出版的四部曲之一的《静物》,聚焦1950年代的英国,出身于知识精英家庭的波特姐妹步入人生新阶段:姐姐斯蒂芬妮在婚后生活的琐碎庸常中渐渐失去了自我。而进入剑桥大学的妹妹弗雷德丽卡,却在全新的世界、无数的选择中热情洋溢地探索。自我认知、两性观念、婚姻经营、分娩育儿、事业追求、性别偏见……《静物》几乎涵盖了女人一生面临的所有议题和困惑。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属于女性主义的十年。比起许多女性主义作品对男权社会的血泪控诉,《静物》拒绝扁平、武断的评判,所描述的女性内心世界更为丰富,突破了家庭和性别的界限,不仅思索婚姻和自我的关系,更从生物学、哲学等各角度思考着生命和死亡的意义。”该书责编推荐,成长四部曲是拜厄特的毕生心血,更是当代文学的珍品,“此次率先出版的《静物》,由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曾翻译过海明威、亨利·詹姆斯、冯内古特作品的翻译界权威黄协安亲自执笔。黄协安的译文不仅流畅优美,更能准确传达书中大篇幅的文学理论、美学见解、哲学思考。他还为本书撰写了译后记,为读者解码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08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