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也许你觉得房颤是“老年病”,离自己还很远,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房颤发生前,身体会出现哪些征兆?
(1)心悸,感觉自己心跳变快、心跳不规律,尤其是在工作活动后;
(2)感觉头重脚轻、眼前发黑,走路不稳;
(3)莫名其妙地感到胸部有压迫感;
(4)运动耐力下降,在体力较轻的活动中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做心电图等相关的检查,筛查有无房颤。
在家自测房颤小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房颤发生前都有征兆。那么,在早期症状不显、心电图检查受限(阵发性房颤)的情况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患有房颤呢?
当然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搭脉。心脏健康的成年人,心脏每分钟的跳动60~100次。而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会转化为一次脉搏。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实际上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房颤发作时,脉搏跳动的次数会明显增快,有时候甚至每分钟高于100次;另外,房颤发作时,脉搏跳动很不整齐,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漏搏的现象,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
房颤不管不顾,当心血管被“堵死”
房颤的最大危害就是,它能导致心脏的两个心房无法正常的泵血,血液凝固,血凝块可随血流到达脑部血管,一旦堵塞,就会诱发脑卒中。
在我国,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概率大约13%-24%,而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年龄大于75岁或既往有中风或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或者年龄在65-74岁之间,有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率会更高。
房颤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2种方式。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往大腿根股静脉的地方穿刺,把管子送到心房里去,对一些点进行消融,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主要适用于有明显的引发心律失常的病灶。
而药物治疗则是通过口服药物控制心室率,并且保持住的一种治疗办法,主要适用于偶发的、一过性的房颤。
控制心室率的常用药物主要有3种
-
胺碘酮
虽然胺碘酮在治疗早搏、房颤等方面效果还不错,但相对副作用较大,一般仅用于无甲状腺功能异常且有心衰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而且长期应用后还要随访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胸片等。
(2)以地高辛为代表的洋地黄类
该类药物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不应期,减慢心室率,控制睡眠和静息时房颤心室率效果很好,主要适用于具有心力衰竭及静息生活方式的患者。
(3)以盐酸索他洛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
提到β受体阻滞剂,很多人能想到的就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但索他洛尔虽然也是β受体阻滞剂,但与其它的洛尔类药物不同,其主要作用并不是降压,而是控制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
而且,相比于胺碘酮、地高辛等其它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索他洛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仅药物耐受性好,长期服用的安全性高于胺碘酮,而且索他洛尔的应用范围更广,既有口服制剂又有静脉制剂,适应证涵盖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在减慢心室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对于伴有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左心室肥厚,需要长期进行节律控制的房颤患者,索他洛尔属于一线药物;另外,心脏术后存在房颤风险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索他洛尔,起到预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