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健康浙江建设行动,健全健康浙江建设组织领导、协调推动、工作措施、考核评估和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多部门联动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机制,开展规划政策、重大工程对健康影响的评价评估,发布健康浙江建设发展报告和健康浙江发展指数。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相关要素保障,及时干预、调整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风险隐患。到2025年,健康浙江发展指数达到85分。
全面开展健康城镇建设
完善健康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浙江实际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源头健康风险防控。

加快推进健康社区、家庭、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提高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互动式健康文化馆、体验馆。因地制宜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广场、步道和小屋等建设。
创新爱国卫生社会动员机制
建立社会动员与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集中行动与常态化工作相结合的爱国卫生运动机制。
激发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推进村(居)民委员会爱国卫生、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以基层爱国卫生组织工作人员为主、兼职爱国卫生队伍为辅,探索居民健康管理互助小组等形式,构建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网络。
完善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积分,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式健康治理体系。
大力推进爱国卫生工作数字化转型
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

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爱国卫生信息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爱国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用。建立卫生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常态化检查。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绩效考核。及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褒扬激励,对措施不力、工作滑坡的进行批评并督促整改。
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的支持力度。
原标题:《事关你的健康大事!浙江大力推进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