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推进浙江爱国卫生工作。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90%,健康乡镇比例达到85%,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具体内容,随小布一起了解~

全域打造卫生健康、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
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持续开展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实施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星级建设,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同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
到2025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全省城市建成区基本建成污染收集高效、处理能力匹配、建设标准先进、运行管理智能的城镇污水治理体系,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深化厕所革命
深化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将农户厕所和农村公厕粪污处理设施纳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统一运维管理。实施城市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行动,推进全社会、各行业厕所环境改善和管理规范化。
高标准建设(改建)学校、儿童青少年活动场所、农贸市场、客运(地铁)站、农(渔)家乐等重点场所公共厕所。开展全省旅游厕所“厕所码”智慧管理,启动标杆型旅游厕所建设。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专项提升行动,出台医疗卫生机构公厕标准。
切实保障饮用水与食品安全
实施饮用水达标提质行动,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保障城乡供水水质与安全,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加强城市二次供水规范化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加大对线上线下食品交易行为的规范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小餐饮店、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
科学防制病媒生物
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策略,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开展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农村除四害活动。
到2025年,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以街道为单位四害密度控制水平100%达到C级以上,逐步开展B级街道达标工作。
全力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创新推进健康教育
加快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设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平台,深化“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专业机构队伍建设。
落实公共场所控烟主体责任,加快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建设,率先实现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全覆盖。

到2025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达到40%,人群吸烟率下降到20%以下,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40%,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达到每万人1.5台。
提升健康文明素养
强化公民个人健康责任,引导群众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正确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卫生习惯。
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推广使用家庭健康工具包。全面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和分餐行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积极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建设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树立爱粮节粮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出行。推广使用环保用品,加快推动塑料产品替代和限制使用,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开放利用范围,打造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行政村全覆盖、进公园绿地,鼓励和规范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有效推进学生近视防控,争取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全面推进社会健康综合治理
完善健康浙江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开展爱国卫生实践基地建设,讲好爱国卫生浙江故事,打造一批“小营巷式”爱国卫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