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数据,星越L定位为紧凑型SUV,但实际车身尺寸却超过了途观L,动力和扭矩上则远远超过了本田CR-V和丰田RAV4荣放,配置水准上其实是一辆中级SUV,而且星越L搭载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HWA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功能,还具备燃油车罕见的FOTA功能。
用中级SUV的配置,降维到紧凑级市场抢食,这看起来或许有些“鸡贼”,但林杰却坚信“未来的SUV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
用更好的产品,更高的配置,把合资品牌的价格打下来,这其实是中国本土品牌一直在做的事。而最近几年,中国汽车集体崛起,加上国货意识加持助推,林杰认为,中国品牌价值战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
尤其是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为标志,汽车行业进入变革的下半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正呈现出领跑势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19.8万辆,同比增长46.8%,市占率为42%,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3%。40%的市占率是判断自主品牌市场好坏的重要界线,这表明合资与自主的攻防已经出现“角色调转”。
不仅如此,国内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的增长也非常迅猛,累计销量达100.4万辆,同比增长225.2%,而在排名前15的车型中,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全部都是自主品牌。
从销量看趋势,这背后意味着在汽车消费的“下半场”,汽车的价值标准和甚至定价权,有望逐渐回到中国车企手中。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目前以日德系为主的合资车企,之所以目前还充满优越感,缘于还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的范围内拥有较为主动的定价权。但当汽车市场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新赛道切换时,这些企业未来或将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企业的功利、短视和保守,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丧失了品牌的“消费者定价权”,无论你对产品再做什么创新和完善,都没办法扭转局面,让消费者为更高的价格买单。
这也正是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中国本土车企,不断向合资开战,不断要在最艰难的赛道上拾级而上的初衷所在。
03-2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5-11 来源:未知
06-17 来源:未知
07-29 来源:未知
09-09 来源:未知
01-01 来源:未知
04-05 来源:网络整理
04-1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