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
李书福的站台,将一场原本就关注度颇高的新车上市发布会,规格一下拉高了不少,同时,也让的“众星捧越”四个字含金量十足。
巧合的是,李书福上一次为吉利新车站台,是五年前的吉利帝豪GL,两款车都是吉利在原有车型基础上为更高价值而战的产品,都是吉利不同阶段的代表作,承载着吉利重新定义市场标准的较高期待。
在长达20多分钟的讲话中,李书福表示:“星越L这辆车具有划时代意义,既不是传统汽车,也不是新能源汽车,它继承了传统汽车的优点,吸收了新能源汽车的亮点,创造出了自己的特点。”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正式将星越S、和星越L三款“吉利CMA高端系列”车型命名为“中国星”,宣告迈入科技吉利4.0阶段。
从1.0时代的经济车,2.0时代的安全车,3.0时代的精品车,再到4.0时代的智能车,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信念进入汽车行业第一天开始到现在的三十多年,从未改变,只是在一路的攻城略地中,战术和战略改变了。
按照李书福的说法,“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新车发布会,是吉利品牌诠释与价值主张,承前启后意义非凡。”所以“中国星”这样的战术背后,实则是吉利汽车由产品输出向价值输出的顶层逻辑转向。
抛弃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也正是急于向“微笑曲线”(该理论认为,价值回报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市场,组装、制造处于曲线底部位置,同时也是利润水平最低的位置)两端跃升的中国制造所要做的事。
时间倒推到二十年前,一辆桑塔纳价格高达20万,相当于上海浦东一套房,销量却依然卖到断货;几年前,中国游客去日本,总是会对从电饭煲到马桶盖等生活用品进行疯狂扫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从itouch、iphone到ipad,苹果每年推出的新品都令国人为之疯狂,苹果因为掌握了价值链主动权,将近九成的行业利润收入囊中。
而在漫长的时间里,国货就是低端的代名词,因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中国如愿成为世界工厂,但赚取的却是整个产业链上最低的利润。
以汽车行业为例,“车价全球最贵”在那些年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事实,几乎所有在中国投产的汽车报价都要高于海外定价,由于海外车企掌握着中国汽车的定价权,跨国巨头们大肆攫取着超额的利润。
在那个以轿车为主要车型的年代,1.6L及以下的A级车市场被大众和通用两家掌握,双方激烈博弈着市场定价权;2.0级以上的B级车市场,则由日系重兵把守,雅阁、凯美瑞和天籁三剑客交替统治了很多年;而豪华车市场的控制权,在德系BBA手中,至今未旁落。
如果不是因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一步步崛起,不遗余力地向合资车型发起围剿,桑塔纳价格不会从当年的20万回到6、7万的合理位置,众多合资品牌车型可能还在做着躺赚暴利的“清梦”。
这是一场定价权的争夺和反击战。掌握定价权,意味着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
众所周知,帝豪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吉利的向上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带来了起飞的姿态和信心。但无论是帝豪还是后来的帝豪GL,在吉利产品体系中,都是扮演“压舱石”、“大粮仓”的角色。
而真正扛起颠覆使命,要与合资品牌正面对抗的,正是诞生于吉利品牌CMA平台高端平台的“中国星”系列。
从去年开始,星瑞以“中国家轿颠覆者”的身份上市,试图重新定义A级轿车的标准,目标直指大众朗逸、别克英朗等顶尖对手。在提升吉利品牌溢价的同时,星瑞今年上半年月均过万的销量,正在让合资体量最大也最难撼动的一块细分市场产生松动。
而这次上市的星越L,则是要再次用越级打法,将另一只脚踏入目前主流合资品牌SUV战场,从而打破过去由合资品牌掌控的价值标准。
在专访中,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告诉BC,“中国汽车市场过去都是由合资品牌来定义的,包括细分的尺寸和很多的标准。我们核心是要与合资品牌去竞争,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整体市场份额。星越L越级配置加持,产品价值达30万级,远超大众途观L、本田CR-V、丰田RAV4等强势合资品牌主流SUV。“
03-2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5-11 来源:未知
06-17 来源:未知
07-29 来源:未知
09-09 来源:未知
01-01 来源:未知
04-05 来源:网络整理
04-1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