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的姐姐 仍未走出女性刻板印象

  “破浪”的姐姐 仍未走出女性刻板印象

  这个夏天伊始,人们大概不会想到,当《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的“妹妹”们在舞台上激战正酣,一档“姐姐”们的综艺会从尚未录制时便异军突起,抢占一年一度的微博热搜榜“偶像养成”屠屏时间,并久居不下。

  迎合“年轻崇拜”

 

  观众苦“少女感”久矣

  月初,随着刘敏涛把一首《红色高跟鞋》演绎得“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人们对中年女艺人的关注度再次飙升,借着这股热浪,《乘风破浪的姐姐》也势如破竹般快速登上热搜榜首,闯入大众视野,又在放出的参赛选手名单和节目录制爆料的双加持下,将人们的期待值拉满进度条。

  依然是选秀、养成、女团的模式,只是参赛学员的身份从少女变成了“姐姐辈”女艺人,没完全跳出国产选秀原有制作逻辑的“旧瓶”装上“新酒”,仍旧带来了不小的新鲜感。在选秀这个似乎天然与青春年少捆绑在一起的池子里,姐系艺人们如何游开、又将掀起怎样的水花,值得玩味。

  文明社会里,我们称赞长者的智慧、阅历、沉稳,但整个人类社会里,“年轻崇拜”才经久不衰。年轻所代表的生机、活力、美丽,一直为人们所歌颂和渴求,衰老则被赋予消极和颓废的特质,“年龄焦虑”早早来袭。如今,谈及“人到中年”,则似乎不可避免与“中年困境”相连。

  这样的“年轻崇拜”对女性而言尤其如此,古人一早便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慨叹,对身处娱乐圈的女性则更加苛刻。无论是杨蓉直言“当下的影视环境让女演员不敢老去”,还是姚晨在腾讯“星空演讲”讲述职业女性面对年龄与生育问题带来的尴尬,再到海清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为中生代女演员打call,中年女演员的瓶颈屡屡掀起讨论。

  皱纹、色斑、松弛在我们的语境中堪称如临大敌的级别,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但在欧美,诸多重要的奖项却正在颁发给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演员,60岁出演《三块广告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弗朗西斯·麦克道曼、三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有“法国文艺片女王”之称的伊莎贝尔·于佩尔更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范例。

  于是,在节目制作趋向年轻化这一不争的事实面前,人们肉眼可见的是荧幕的热闹似乎愈发只分给少女们,中年女艺人经过岁月与时光雕刻和沉潜的力量愈发无处安放,迎合目标受众和市场需求的“少女人设”成为“共识”。

  中年女艺人们都有着“被透明”的无奈,如同坐在不上不下的电梯厢里,要么努力向下扮嫩自己,要么熬到成为实打实的“老前辈”。而在一直被看做少男少女专属的综艺选秀节目的领域里,《乘风破浪的姐姐》不走寻常路,选择年龄30+的女艺人作为参赛学员“破龄成团”,自然赚足了眼球,迅速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看久了那些不谙世事、“傻白甜”式的女主角,看多了综艺选秀中动辄超百位长发披肩、肤白貌美的女选手,仍难从中找出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剩下的也就只是乏味和脸盲。除此之外,《如懿传》里年过四十的周迅扮演15岁少女让人直呼“脸崩现场”、37岁的杨蓉因在网络剧《沙海》中饰演少女而被众人质疑则更让人意识到,中年女艺人们的追逐冻龄与不敢老去,已不只源自市场风向的推助,更在不知不觉间渐渐成为男权审美规训下的女性自我凝视与自我重塑。

  昔日“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的审美标准转变为如今对身材苗条、面庞瘦削、充满胶原蛋白的一味追求,一个个看似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终究尚未逃离被框定和设计的枷锁,成了千人一面的连连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自欺欺人。

  不仅是“姐姐”们,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同样苦“少女感”久矣。

  姐姐“出马” 碰撞文化工业偶像流水线

  横空出世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掀起热度,正是因其让人看到了抓住痛点的曙光。节目意欲打破中年女艺人不再能占领“C位”的窠臼,不按套路出牌将一众出道成名多年、拥有众多自带粉丝、流量和话题度的女艺人齐聚一堂。她们个性迥异、早已深入人心的“前台”人设让观众看到了节目差异化效果的可能,也嗅到了摆脱文化工业流水线塑造标准化偶像的气息。

  例如宁静、张萌、张雨绮等人,本就因为自身性格特点积累了大量话题,目前流出的关于“姐姐”们拒绝收手机、穿制服等录制爆料,更让人们对她们的敢说敢做、特立独行摩拳擦掌。正如有网友所说,“我们是怀念这种性格不同的个体三观直接碰撞的真实感”,相比众多选秀节目在人设与爆点的排列组合中乐此不疲,由“姐姐”们“秀”出女性的真实、鲜活、独立、强大,似乎再合适不过。

  《创造营2020》有这样一句口号:“敢,我有万丈光芒。”将成长蜕变与实现梦想同勇敢相连接,构筑起“因为勇敢,所以发光”的闭环。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