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女权运动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姑娘》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无归属者》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恩主》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苏珊·桑塔格

从女权、美学到社会关切

  克莱尔·梅苏德

  【深度解读】

  美国左翼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一度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遭人冷落的文学类型。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左翼文学及其研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约翰·斯坦贝克、多斯·帕索斯、迈克尔·高尔德等传统左翼作家的文学地位不断攀升。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左翼运动与女权运动所带来的平等和变革思想极大地震荡了左翼文学史的格局,使一直处于消音状态的左翼女作家群体开始显现出来。一些批评家发现,女性作家不但积极参与了左翼运动,而且书写和改变了左翼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的男性传统,她们的价值理应得到重视。

  美国左翼女作家是松散的、复杂的女作家群的集合。左翼女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各异,她们的政治立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她们都相信个体命运由社会环境决定,因此个人生活也便有了政治色彩。她们把自己和周围的女性在家庭生活、社会运动、自我发现等领域内的独特经历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丰富了20世纪的文学景观,表现出了左翼文学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延续和发展了女性书写的历史传统。

  在20世纪至今100多年的时间纵轴上探究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发现几个重要的拐点:20世纪30年代左翼女性文学的崛起、60年代的转向和90年代以后的解构。因此,依照作品主题的不同,参照美国左翼运动发展阶段的划分,美国左翼女性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性别和社会阶层意识的觉醒为特征的旧左翼时期;60年代以文化和审美转向为特征的新左翼时期;90年代后以反思和重建为特征的当代左翼时期。

  Ⅰ.旧左翼女性文学的女权呼吁

  20世纪30年代以后,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女性的作用凸显,各种专门的妇女组织、妇女刊物诞生,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担任领导角色。美国共产党也认识到女性问题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因而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开始越来越重视女性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在此环境下,形成了美国左翼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旧左翼女性文学时期。这个时期左翼女性文学的共同特点为:作者多以自传或者写实的形式书写女性经历、表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强调女性同伴、女性社团的力量和引领作用,批判男权中心主义思想,关注女性政治权利。

  旧左翼女性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代表底层女性写作传统的玛瑞戴尔·拉苏尔、约瑟芬·赫布斯特、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与代表知识女性声音的苔丝·斯莱辛格、玛丽·麦卡锡等。拉苏尔的长篇小说《姑娘》直面贫穷、饥饿、社会运动、暴力行为以及妓女、堕胎等禁忌性话题,使得这部完成于1939年的以大萧条为背景的作品沉寂了多年,直至1978年才正式出版。小说主人公是一家非法小酒馆里的女招待。小酒馆里出入着形形色色社会底层的男人,他们来这里寻求有限的放松时刻。女招待自然也成了他们的“消遣品”。姑娘出身贫寒,她一无所有、无足轻重,甚至连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而只被称呼为“姑娘”。短短几个月内,这个离开家乡来城市谋生的姑娘就经历了被酒客骚扰、被男友殴打、被坏人欺骗卷入银行抢劫案,被收容所强制收容、引诱其堕胎等种种不幸。身处绝境之时,是与她同样贫穷艰难的女伴们给了她照顾、帮助,引领她走近女性群体感受姐妹情谊的温暖。小说格调凄凉,对社会丑恶面的揭示触目惊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染力,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斯莱辛格的《无归属者》(1934)则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左翼内部男性知识分子的孱弱无力。他们虽有创办左翼刊物建设政治乌托邦的理想,但却不切实际、自命不凡、囿于内部纷争而最终失去了行动力。相比之下,他们身边的女性人物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敏锐感知,对自我的深化认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集体中的主导因素。

  无论是底层女性的控诉和觉醒,还是知识女性的揭露和挑战,左翼女作家在这个时期的书写表明了对女性平等政治、经济权利的吁求。

  Ⅱ.新左翼女性文学的美学救赎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