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肩膀肌肉受到影响,从而患上了肩周炎。肩周炎出现之后可能会引发剧烈的疼痛症状,有部分患者疼痛难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了解哪些方式能够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时改善,减轻身体痛苦。
但是现在有迹象显示肩周炎现在逐渐地走向了年轻化,因为现在的青年人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但是这也是少数,一般的青年人是不会的肩周炎的。
肩部原因,这种状况有点多出现在四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身体软组织出现了退化或者是病变的情况,这样对于外部压力的承受能力就会减弱;
如果是长时间的过度劳动或者是活动,以及一些姿势不良也会导致出现菏泽中情况;如果上肢受过了外伤,并且肩部固定时间太久了,那么就会导致肩周炎。
肩外因素,如果患有颈椎病、肺部疾病或者是心脏方面的疾病,那么也有可能导致肩膀部位出现疼痛,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长期疾病没有获得治疗,导致肩膀肌肉处于一个持续性痉挛以及缺血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转变成为肩周炎。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病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肩周炎的早期症状
肩部疼痛
首先,患者的肩部开始不定时出现阵发性疼痛,这种疼痛大多数是慢性发作的。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感越来越剧烈,发作次数也开始频繁,甚至可能出现剧痛。肩周炎的一大特点就是昼轻夜重,随着气候的变化,患者体力劳动或者偶尔的损伤,肩部的疼痛症状逐渐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梳头、穿衣服或者叉腰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肩关节活动受限还表现在患者的手指无法摸到同侧肩部,特别是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只要是跟肩关节活动有关的动作,完成起来都十分困难。
肩部畏冷
即使是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气候中,患者肩部也不能受风,如果出现肩部畏冷,肩周炎可能已经到了中期。肩周炎的及早发现和合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许多痛苦,因此,科学治疗肩周炎应该引起大众的重视。
如果是服用中药,可以选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找正规的门诊专业针灸师,进行针灸治疗肩周炎,其经-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肩周炎的预防
注意防寒保暖
肩部受凉是肩周炎的常见原因。由于寒冷湿气侵袭机体,可引起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组织的代谢减慢,从而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
加强体育锻炼
肩周炎的锻炼非常关键。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适合自己。
纠正不良姿势
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群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因此,这类人群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手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