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迈开腿,是耳熟能详的减肥口号。但是,管嘴,其实非常困难。而且,很多人认为,管嘴就是管量,理由是,胃越吃越大;少吃,就可以将胃缩小。饿着饿着,就能成功减肥。这样的想法靠谱吗?有什么健康隐忧吗?咱们现在来解析。
胃能不能饿小?咱们先来看胃的结构。胃的组织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这样的结构,带有弹性和韧性。吃东西后,胃膨胀,胃壁变薄。这种变化,会通过神经信号反馈到大脑,大脑就产生饱腹感指令,差不多了,不能再往胃里填东西啦。
胃,的确处于膨胀和缩小的动态平衡过程。但是,这种体积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成年人的正常胃容量,男性大约1500毫升,女性大约1400毫升。如果是空腹状态,内容量只有50到100毫升;特别情况下,比如大量喝水后,胃容量可以达到3000毫升。如果短期内,胃容量快速增加,就会产生急性胃扩张,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胃容量增大,但是,饱腹感产生滞后,就会产生已经吃撑,还不自觉的情况。
胃会不会越饿越小呢?正常情况下,胃内的食物,会随着肠道蠕动向下输送,膨胀的胃出现胃壁收缩,体积缩小。但是,饥饿感和饱腹感,是2种不同的信号。想通过节食减肥的人,进食量减少,只是提前开启了抑制饥饿感的信号,降低了食欲。同时,由于节食,造成基础代谢率下降,摄入食物后,会提前释放饱腹感信号,但是,胃容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谓胃被饿小,只是错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节食引起的食欲变化,最终会带来心理改变,可能引起神经性厌食症等健康问题,带来营养不良,导致多种疾病。
胃容量,空腹与大量进食时的差距相差几十倍,这种容积的扩张,主要由胃壁的肌肉层控制。食物消化后,胃排空。节食的人,越吃越少,不是由胃变小而实现的,而是由食欲变化所引起,食欲的大小,也不受胃容量控制,而是根据胃肠道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调节而发生变化。您可能还有疑问,那些吃不胖的人是咋回事呢?从生理角度看,吃进同样的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会因人而异。这种差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人的健康状态、肠道菌群、生活习惯、运动消耗等相关。会不会吃胖,能不能成功减肥,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与胃容积的大小,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