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产品看一下,智能驾驶在座很多都是专家,涉及到的技术刚刚说了很复杂,对底层硬件资源的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异构的计算平台也是现在业界的共识,大家都在围绕这个思路在做,打开这个里面的能力来看,逻辑处理相关的CPU处理能力,AI处理大家各有千秋,还有存储控制等等一些,还有其他的,有一些GPU、DSP等等,我们现在的想法是把这些模块以核的形式分装到一个里面来,这样可以极大提升效率和降低功耗,这是未来车上如何做到车规很重要的一点。
软件这块讲也说过主要两大块,一块操作系统,这里面也是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内核这一块,原来网上也有信息,基于自己新一代的微内核架构打造的,为了保障确定性低时延的效果,还有一部分跟AutoSAR相关的,我们认为上车规必不可少的模块,华为加入了AutoSAR成为高级会员,引领关键模块的开发,这块延用AutoSAR已有的规范。
这块是OS,OS我们将来也会说过SSEAL5+认证,基于华为多年在嵌入式通讯设备我们也有IT开放设备,操作系统投入和积累比较多,我们在这块结合硬件和芯片能力做了垂直的系统调优,整个系统层面保障我们对外的性能和稳定性。这个其实是业界少有的几家能够做到的,这是我们华为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做到垂直的系统调优。具体看一下我们这个产品,6激光雷达+11摄像头+6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风冷300 200 63mm,液冷300 200 40mm,我们从配置上大家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智能驾驶的需求我们都能覆盖住,MDC300只是一个系列,后面还会推出600,现在进展上我们已经能够提供开发板包括已经给一些客户和合作伙伴在使用。
除了产品以外,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如何在这个产业链上形成合力,如果形成合力,不同公司之间大家有利益的分歧和冲突,标准化、平台化是我们需要一起推动建立的,只有这个生态落地了,我们才能从产业当中获利。华为希望与产业界传感器应用软件功能软件做执行部件一起推动做一些比较好的应用,引领行业的发展。
这也举例子,工程化这块,原来的时候在ADAS设备可以做得很小,你说到智能驾驶这块考虑到物理极限和实际应用情况,功耗散热的分析是不可能说把设备做得非常非常小,这个预控制器,我们就需要看怎么在车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包括需要考虑的维度也比较多,我们列了几个空间、温度、防护以及散热方式,手套箱是不错的,其他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应用,一起来给产业节省一些初始的洞察经历,这样大家在设计产品和开发产品的时候可以更加聚焦到性能上,一些车规的功能安全的匹配上。
最后,再强调一下MDC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的范围包含硬件,整个硬件,我们自研的芯片还有我们整个整机的结构件,软件这块我们只做操作系统和基础中间件,这里面有大量跟场景和功能相关的模块,还有车本身相关的传感器底盘,我们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一起做行业比较好比较落地的应用甚至真正的项目来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9 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直播专题!
PC: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11.html
移动:https://m.gasgoo.com/news/topic/211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