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正式开始人体注射实验,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被注射进人体,志愿者有3组,每组36人,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
新冠病毒疫苗什么时候能上市?这是亿万民众都在关心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阶段性进展——据科技日报报道,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正式开始人体注射实验,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被注射进人体,志愿者有3组,每组36人,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
第一批志愿者参加的试验,叫做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的公开信息,该试验的主办单位为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试验的目的,就是测试和评价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
疫苗诞生原理
此前,多方媒体已经报道过,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
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地方优势企业,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药学、药效学、药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设计、重组毒种构建和GMP条件下生产制备,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和质量复核。3月16日晚上,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现在,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终于被正式注射进人体!
陈薇院士是这样解释该疫苗的原理的: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
据悉,I期试验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60周岁。
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
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形成“群体免疫”要靠疫苗
正如钟南山院士答记者问时说得那样:“疫苗是解决新冠疫情的最根本举措。”
同样是为了形成“群体免疫效应”,中国和英国、荷兰等国的态度截然不同。
3月13号据英媒报道,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应该采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约60%的英国人获得轻症感染,来获得群体免疫;3月16号,荷兰首相发表电视讲话时称,大部分荷兰民众将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专家希望可以建立“群体免疫”。
所谓群体免疫,就是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种病毒抗体后,就有了群体免疫效应。形成群体免疫的途径有两个:疫苗免疫和自然免疫,关键在于人群中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力。
从目前的研究数据来看,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会传染3个人,那么一个群体必须有超过67%的人具有抗体,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