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Sentence 2020春夏系列昨天在上海时装周上发布,这是品牌成立4年来,第一次经历“大场面”走秀。
在《Illogical Lullaby》略显凄厉的人声颂唱的背景下,本季的设计以立体剪裁结合压皱的手法,用湖蓝、鹅黄与水红的大面积单色,创造出充满夏日诗意的廓形,致敬了被奉为经典的美国概念艺术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大地艺术”——用巨型单色面料铺展或包覆着城市建筑、海岸与山林,留下纯粹而惊人的褶皱。
品牌创始人管林在要不要参与时装周的问题上已经纠结了很久。一方面,现场有不少的买手,他们看一场秀,就能了解下一季面世的单品,还是挺有效率的;另一方面,走秀依然是一种表演形式,需要展示的单品看起来更饱满、吸睛,这和她原本想做的传播渠道并不太一样。
尽管很多独立设计师都热衷以自己名字来为品牌命名,管林认为自己并不是个人风格十分强烈的设计师,也不想设计很夸张的服装,“我们就想做一些自己购买的日常穿的(衣服)”。于是诞生了“Short Sentence”(短句)这个能诠释品牌风格的名字,即简洁并完整的表达。设计风格自然日常,讲究质感,注重在细节中融入变化,没有追逐部分本土设计师品牌的外放特点。
毕业于东华大学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管林,回国后在商业女装品牌III VIVINIKO担任主设计师工作了三年,之前也在Calvin Klein纽约男装设计部就职。离开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并非因为薪水不高或者是工作不愉快,而是看到传统服装从业人员对整体环节把控不够专业。她认为,品牌的包装、形象、理念和故事都有可能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整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设计感,不单单是产品本身。
不过当时的管林还没有意识到,她的这一理念,事实上是“品牌化”的一种需求体现。后来是Short Sentence另一位合伙人Yingying为她指出了这个方向,建议她转变设计师思维,放弃从“我想做一些什么样的衣服”的角度切入,而是要做品牌。Yingying是管林在纽约读书时的好友,商科出身的Yingying现担任Short Sentence品牌顾问(非全职)。
在具体操作上,两个人先是拟定了商业计划书,分析市场策略,包括考虑定价区间、品牌Logo、甚至没有先思考具体生产哪些衣服,而是应该涵盖哪些品类。她们决定以单品的形式开始进入市场,没有用到“系列”的概念。管林认为品牌应该是统一的,尤其是团队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做副线不是个很聪明的事情,高价和低价单品并存会让消费者困惑品牌定位。
一开始的经营可以说是非常简陋了。管林租了个影棚,只能放得下两张桌子,每周过去三天的实习生是全部员工,她一个人每天在里面工作。品牌创立时间正好是夏天,加上Yingying家有鞋厂,马毛皮凉鞋便成为第一件诞生的单品。Short Sentence 2015冬季毛衣胶囊系列则是正式推出的第一个产品系列,她找了很熟悉的外贸代工厂生产毛衣,后者之前的订单客户是Alexander Wang、Loewe这类时装品牌。她估算当时最多十几万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精力的投入。”
初期的品牌运营则主要是依靠微信公众号。Short Sentence品牌策略的第一步是运营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的内容直接导入到微店,向订阅用户讲述品牌故事、设计理念和产品品类。这样不仅在销售渠道上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更能了解到用户是否有真正的购买意愿,之后再敲定上市计划。
2015年,管林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徐英佳(Zemira Xu),后者先后在Tod's、Louis Vuitton和买手店10 Corso Como工作过,拥有十多年的品牌传讯经验,当时正在筹划实验性时尚平台TUBE Showroom,也就是做批发资源的生意,帮助独立设计师品牌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买手渠道,进而提升品牌销量。管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品牌带进了Tube Showroom,从Short Sentence 2016春夏系列第一次进入,品牌Sku规模到现在翻了有四五倍,最新一季度保持在160-180左右,是TUBE Showroom里卖得最好的品牌。而后者短短几年间助推了包括Angel Chen、Xu Zhi、Shushu/Tong和Staffonly在内的多个新锐设计师品牌。
管林很认可TUBE Showroom对品牌的助益。后者不仅在初期阶段主动寻找和联系全国各地定位接近的买手店,缓解了新品牌缺乏人力开拓市场的压力;之后发展过程中也很支持独立设计师所谓的“疯狂”呈现方式,并会对买手店进行产品培训,这让品牌和买手之间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品牌合作的买手店数量从最早的不到20家增长到70多家。
买手店对于独立设计师品牌来说,是线下销售渠道里比较主流的商业模式,毕竟小团队面向庞大的国内市场一家家谈入驻不太可能。但管林还是挺谨慎的,想保护好品牌形象和定位,她表示:“国内渠道非常广,下游城市也非常多,要落下去其实不难。”团队会臻选买手店所处的城市具体位置、装修风格,店内的“邻居”品牌,甚至是城市定位都在考量范围。未来品牌还希望通过Showroom的形式,进入到国外优质的买手店,和国际性品牌探索联合跨界的机会。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