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发布《2018年社会责任(环境、社会、管治)报告》,全面展现了其2018年度社会责任工作实践与成效。
2018年,邮储银行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定位,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深入实施零售银行战略,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同向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履行国有大行责任 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全力服务国家战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国家战略布局实施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邮储银行积极支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交流,着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代理行网络。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共建立代理行930家,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和地区,以多样化跨境融资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贷款超过6500亿元。
2018年,邮储银行积极打造银、政、协、企多方合作平台,强化政策和资源倾斜,深度对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推进“融资 + 融智”模式,发挥科技优势,坚持减费让利,集成多方资源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合力,进一步化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全面完成监管层关于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要求,资产质量良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49.92亿元;当年累计发放贷款4774.45亿元,净增800.84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45.7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31万户。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邮储银行持续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协同支农生态,构建五大涉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与农副产品供给、一二三产业融合、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16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072.86亿元;以农户信贷、涉农商户信贷为主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5571.26亿元,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居前列;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1.62万亿元,贷款余额1760亿元,笔均仅7万余元。
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邮储银行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强金融精准脱贫工作顶层设计,通过优势联合形成社会合力;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驻村第一书记合作模式”“平台合作模式”“产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信用村镇模式”;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精准扶贫从“输血”式生存向“造血”式发展转变,增强金融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93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46%;2015年至2018年底,在83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已累计投放小额贷款1673亿元,服务近173万人次。
▲邮储银行开展“邮爱公益”健步行活动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践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坏境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邮储银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绿色银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具体举措上,邮储银行将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公司治理框架,借鉴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完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产业倾斜,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坚持“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全覆盖”的原则,对授信业务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订、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分别提出具体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求,通过明确信贷业务全流程各环节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部门职责、管理机制、流程工具、系统管控、信息披露等内容,全面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从而更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风险。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