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这也意味着最新房贷利率下限锁定。从10月8日起,商业银行将据此敲定各自的房贷利率水平。
新公布的1年期LPR为4.20%,比上期4.25%略有下降,5年期以上LPR为4.85%,与上期持平。按照央行新规,自2019年10月8日起,商业银行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就要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国庆节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的5年期以上商贷的利率,首套房不得低于4.85%,二套房不得低于5.45%。
焦点1 为何是降LPR而不是全面降息?
让金融行业反哺实体,给企业减负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两次降息之间间隔不足两个月。中金公司研报提出,美联储正进入节奏加快的降息路径,预计9月降息后,四季度将再度降息25个基点。
同一天,巴西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5.5%,这已经是巴西央行连续第二次跟随美联储降息,并且降息幅度均较大。当天,沙特、约旦、阿联酋央行均“跑步”跟进。
事实上,今年初以来全球已经有多国央行加入降息大潮。而业内期待从每一个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中找到“中国央行跟不跟”的答案。本周被视为一个货币政策风向“关键周”,因为汇集了降准落地、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LPR二次报价等操作。
其中,此前“出场率”不那么高的LPR因今年8月中旬一次改革受到关注。8月17日,央行宣布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按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
8月20日出炉的新LPR首次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4.25%,较贷款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较原LPR降6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85%。当时,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央行“降息”了。至少从贷款市场来看,LPR走高或走低,将产生加息或降息的效果。
但彼时6基点这一下调幅度在市场看来还不足够大,仍有调降空间。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LPR改革的背后,是由于实体经济负债高企,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降低利率水平,让金融行业反哺实体,给企业减负。从金融市场数据看,流动性分层导致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解决。
对于为何不是全面降息,姜超分析称,央行对全面降息慎之又慎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因为市场往往是短视的,只看眼前而忽视长远利益。全面降息根本无助于降低中国的债务负担,且降息刺激加杠杆。上一次降息在2015年,利率大幅下降,刺激居民部门大幅举债买房,使得中国全社会的债务率再度上升。“试想一下如果当前中国再度全面降息,受益的到底是实体经济,还是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姜超称。
焦点2 此次下调释放什么信号?
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空间扩大
由于9月20日LPR报价符合预期,股债整体平稳。当日早盘沪深两市小幅高开,随后三大指数全天维持窄幅震荡。截至收盘,沪指涨0.24%,报收3006点;深成指涨0.29%,报收9881点;创业板指跌0.03%,报收1705点。
国信证券表示,LPR降息从三个角度利好股市,包括缓解企业财务负担,有助于刺激需求,提振经济增长,改善企业盈利增长预期。
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认为,此次调降幅度有限,降准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偏高的存款负债成本决定了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仍然偏高,报价会相对谨慎。该团队认为,LPR与主体评级为AAA的信用债到期收益率仍然有较高的利差,预计后续LPR会继续小幅下调。方式上,预计短期会先继续压缩利差,再调降MLF。
业内对本次LPR下调已有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LPR报价的两部分中,政策利率没变,银行点差部分主要受报价行负债成本、供求关系、风险溢价等因素影响,在央行持续加大市场流动性、特别是本周通过降准使银行负债成本回落后,会在银行新一轮报价中有所体现,因此预计LPR会小幅下降。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LPR下调,体现全球货币政策转入宽松轨道后,我国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空间扩大。与美联储降低政策利率不同,此次国内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未作调整,LPR“降息”更多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市场利率出现了下降。这也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水渠”修通后,“宽货币”开始加速向“宽信用”传导。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