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光照鎮規模小學補充“資教教師”后,每個班每周開設2節美術課、2節音樂課、2節以上的體育課,三至六年級每星期每周還開設了2節英語課及計算機課。此外,課外活動開開設繪畫、籃球、剪紙、國學、乒乓球、跳繩等輔導班。孩子們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音樂老師教他們學會了唱簡譜,彈奏樂器﹔體育課上,孩子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運動技能﹔美術課上,孩子們學會了簡筆畫。光照鎮小學學生羅豪告訴記者,以前他對音樂一竅不通,跟著老師學了兩個月的架子鼓,現在已經打得有模有樣了。
騰沖市新華鄉荒田完小校長董集國說,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資教工程”要求資教老師通過周末家訪、日常興趣小組活動、學習小組指導等方式加強對山村留守兒童的關愛,解決了隔代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項目也促進了原有教師和資教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資教工程”更重視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張藝茹是煤礦文工團藝術學校的教師,也是“資教工程”的志願者。她說:“項目運行一個月,孩子們的變化就出來了,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校歌、有了自己的聯歡晚會,有了自己的美術作品。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建立起了自信、向上、快樂的人生態度。”
“資教工程”運行的時間不長,成績卻很明顯:晴隆縣規模小學學生識譜率由之前的0上升為73%﹔晴隆縣龍頭小學有20余幅學生繪畫作品參加了黔西南州學生繪畫比賽﹔晴隆縣蘭蛇坡教學點一年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由上學年的16.7分提升至67.2分。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朱小蔓教授認為,“資教項目”意義深遠:“我們派音體美教師去,不僅是讓學校有了歌聲,有了歡笑,讓孩子們有了發展﹔更重要的是,一時不能勝任語文、數學的孩子,可以在音體美方面展露他的才華。這有利於激發他們的才能,讓他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為他未來成功、陽光的人生奠基。” 她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教工程”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則認為,“資教工程”從補充、增加師資資源入手,注重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抓住了當前教育扶貧的核心問題,“更可貴的是,‘資教工程’提出改變孩子才能改變未來,鼓勵孩子們把改變家鄉當作人生理想,而不是逃離家鄉,這是新時期教育扶貧理念的創新,值得學習。”
給山區年輕教師一個支點,讓他們的職業前景充滿曙光
“資教工程”聘用的老師大都是因為缺編等原因未能進入體制內從事教育職業,正從事非固定性工作的年輕師范大學生。這些擇優錄取的教師,對這份工作很珍惜。
26歲的彭安超本科畢業於西南林業大學,在校期間就多次組織創辦美術培訓機構並擔任美術教師,大學畢業后回家鄉騰沖,在一家裝飾公司擔任設計師和工程監理。重返教育講台一直是他的夢想。聽說有當資教老師的機會時,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和學生在一起很開心。學生天真的眼神、求知的渴望,都讓我十分感動。”
畢業於楚雄師范學院的尹曉蕊是一名音樂老師,她說,“能夠把所學的教給學生,帶給孩子們快樂,讓他們感受到童年該有的快樂和幸福,是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
“資教工程”公益項目提供了較為穩定和較高的薪酬待遇,當地許多熱愛教育事業的年輕人因此能下定決心留在偏遠山區教學。28歲的龍濤從部隊文工團轉業,獲聘來到貴州晴隆縣規模小學專職給學生們上音樂課。受聘兩年來,每星期15節音樂課,工作穩定,和孩子們在一起“沒有煩惱、很開心”,他很珍惜這份工作,“干得好,一個月可以拿到將近4000元,很不錯的。”
在為教師們提供了豐厚的薪資待遇的同時,“資教工程”也為這些年輕人的職業發展提供了不少培訓進修機會。同時,該項目也設立了“資教獎金”,獎勵那些甘於寂寞、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的鄉村教師。
“隻有不斷提升資教教師的素質,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同時,給教師發展的機會,才能留得住人才。”羅楊為說。“資教工程”從實施之初就特別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進修。除了讓資教教師到大城市的優秀小學跟崗培訓、交流學習外,基金會還邀請北京市特級教師張景浩等專家,多次到晴隆、騰沖為資教教師及項目學校的校長、管理人員上課。在龍濤等資教教師看來,外出培訓、開闊視野有利於提升自己,也使得他們對“資教工程”和山區教育事業充滿了信心。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08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未知
06-12 来源:网络整理
07-15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