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有利於彌補天府新區先進制造業空間不足的問題,與天府新區高效聯動、優勢互補。”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認為,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四川省戰略要求的重要舉措,“東部新區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主干,有利於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與此同時,東部新區位於成德眉資中心腹地,有利於推動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同城化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此外,對成都而言,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抓手,有利於破解盆地資源約束、保護好都江堰灌區的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李曉江還從四方面講述了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的可行性。水資源工程保障可行,通過實施引大濟岷、毗河供水工程,建設久隆、羊毛溝等水庫,成都東部新區供水量可達到12.91億立方米�年,滿足2035年300萬人12.49億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通風環境好,成都東部新區平均風速1.57米�秒,高於龍泉山西側0.94米�秒,靜風頻率20%,低於龍泉山西側43%﹔土地資源支撐有力,成都市龍泉山以西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已達29.5%,龍泉山以東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12.4%,龍泉山以東區域還有大量適宜建設的空間﹔地質相對穩定,成都東部新區規劃的城區均避開了龍泉山地震斷裂帶,地質結構穩定,適宜城市開發建設。
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教授楊繼瑞: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是做強做優“經濟圈”的先行示范和先手實踐
“新時代城市空間大格局是城市群+都市圈時代,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轉換為城市群和城市群、都市圈與都市圈的競爭。”在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教授楊繼瑞看來,成都東部新區是對標“經濟圈”戰略的積極作為和創新實踐。
“創建成都東部新區有利於重塑成渝‘動車組’意識。”他表示,唱好“雙城記”,建優“經濟圈”,需要川渝兩地解放思想,不求“牽頭”,要變傳統的“火車頭”觀念為高鐵“動車組”意識,站高謀遠,主動作為,換位思考。“成都東進,重慶西擴是‘經濟圈’規律要求。”楊繼瑞說,成都必須緊緊“擁抱”和主動對接重慶西擴,與重慶相向而行,做強建優“經濟圈”。可以說,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是四川和成都做強做優“經濟圈”的先行示范和先手實踐。
如何推動成都東部新區建設?在楊繼瑞看來,要以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在產業發展、開放合作、生態文明、城鄉融合、公共服務等領域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全面增強高端要素資源的集聚配置能力,再造一個跨越龍泉山的“成都新極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輻射源”。把成都東部新區建設成為“雙城記”中成渝主軸帶城際合作新區,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相向發展的前進基地,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相向發展前沿的“兩中心兩地”先行示范區。
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委員、總經濟師王正丹:
確定成都東部新區管理范圍主要基於區域連片、通達性強以及支撐功能強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是打造吸引‘新成都人’的高質量平台。”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委員、總經濟師王正丹介紹,成都東部新區以“人城產”為營城邏輯,將為新區量身定做人才政策和戶籍政策,進一步提升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新區,夯實未來之城的發展基礎。此外,設立成都東部新區,將打造集聚優勢資源要素的高水平極核。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並不意味著東進戰略的改變。王正丹表示,接下來成都將堅持統籌推進和差異化發展,將成都東部新區、簡陽城區、淮州新城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東進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建設區域,在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的指引下,統籌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標准,共同策劃投融資方案,協調推進產業發展。
王正丹表示,確定成都東部新區管理范圍,主要基於三點,首先是區域連片,將空港新城、簡州新城之間鎮(街)納入新區規劃范圍,同時將天府新區簡陽片區委托新區管理,便於要素集聚、避免區域分割。二是通達性強,區域內已有多條高快速路建成運營,軌道交通18號線即將投運,具備與成都中心城區以及德陽、資陽、眉山最便捷的交通條件。三是支撐功能強,成都東部新區管理范圍內,擁有天府國際機場、成渝中線高鐵東部新區站等重大樞紐項目,以及民航飛行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吉利大學和天府奧體公園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具備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優勢,對國際人才和高端產業吸引力較強。(成都日報記者 趙榮昌 吳怡霏 宋妍妍 王琳黎 攝影 呂甲 李冬)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08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未知
06-12 来源:网络整理
07-15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