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成都東部新區還將強化創新引領,推動成渝共建西部科學城。其中,將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未來科學城,打造智能制造全國領先、創新轉化國際一流的科技引領發展新高地。依托產業鏈構建創新鏈,聚焦智能制造、航天裝備等主導產業,匯聚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打造全球科學技術創新研發集群。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等為一體的生產生活服務高品質科創空間,重點打造創新街區、總部創新空間和微創新空間3類高品質科創空間,以多元創新空間激發創新活力。
城市風貌
構建“一山一水三廊多湖”生態格局
將每棟建筑、每一片街區打造成藝術品
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長啥樣?根據《規劃》,將基於優良生態本底,以龍泉山和沱江為生態骨架,保護並修復河湖水網,形成滲透全域的生態綠楔和網絡化生態廊道,構建“一山一水三廊多湖”生態格局,塑造“山水公園城、時尚新天府”的總體城市風貌。“一山”是指龍泉山﹔“一水”是指沱江水系﹔“三廊”是指空港新城、簡州新城南北及中部連接東西兩側生態區的三條楔形廊道﹔“多湖”是指三岔湖、龍泉湖等多個水庫、湖泊。
此外,在城市天際線塑造方面,通過控制通風廊道、臨山界面、水綠廊道界面和視線通廊,展現城市空間特質,構建“雙城相望、一谷雙峰”城市總體秩序,強化“城、湖、山交相輝映”的自然特質,形成“舒緩優美、簇群錯落、山水相映”的城市天際線。
在城市色彩管控方面,構建以天府黃為主色系,配合輔助色和點綴色形成“1+1+N”城市色彩體系,其中空港新城展示作為國際門戶樞紐的大氣,搭配純淨白為輔助色,簡州新城體現東西城市軸線對傳統色彩的延續和傳承,搭配成都紅為輔助色。
《規劃》還提出,將每棟建筑、每一片街區打造成藝術品,以國際化、新中式建筑風格為基調,為建筑和街區賦予獨特的文化表達。
交通出行
強化雙港對外開放門戶功能
未來8小時直達三大城市群
在交通方面,《規劃》提出,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和東部新區鐵路樞紐站打造航空港和鐵路港,強化雙港對外開放門戶功能。
航空方面,天府國際機場加密洲際直達航線,擴大國內航線覆蓋范圍,2035年實現通航國際城市150個、國內城市220個,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同時,強化空鐵聯運,將350公裡時速高鐵引入天府國際機場,實現與航站樓的無縫銜接。鐵路方面,加快形成“5橫4縱”鐵路線網,包括成渝中線高鐵、成自鐵路、成都城際外環線等,融入國家“8橫8縱”鐵路通道,實現8小時直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
此外,成都東部新區與中心城區通過4條高速路6條快速路2條城市軌道加強聯系,其中每個新城至少有2條高速路3條快速路1條城市軌道聯系中心城區。已建成3條高速路2條快速路,目前正加快建設1條高速路4條快速路2條城市軌道。成都東部新區至德陽凱州新城、眉山東部新城、資陽臨空經濟區至少規劃1條高速路2條快速路1條城市軌道,目前正加快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高速、金簡仁快速路等通道。
公共服務
布置7大類20小類重大公服設施
構建特色市民生活圈
堅持“城市的核心是人”,《規劃》提出,沿沱江軸、城市中心、片區中心布置文化展示、體育賽事、國際交往、教育研究等7大類20小類重大公服設施,形成面向區域的公共服務能力。這些公服設施將聚焦產業人群的差異化需求,精准配置公共配套設施,在一般基礎保障類公服設施基礎上,新增創新產品展示場所、創新工坊、會展中心、培訓機構等創新特色類設施,營造具有吸引力的生活場景,打造人才15分鐘活力生活圈、老人15分鐘健康宜居圈和兒童5分鐘安全成長圈,構建特色市民生活圈。
東部新區在“智慧”方面也有著期待。《規劃》提出,加強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智慧城市信息管理中樞,搭建智慧城市專用網絡,構建全覆蓋、多功能的監測體系和物聯網系統﹔營造全域智慧化環境,創建智慧市政、智慧公服、智慧社區管理、智慧能源管理、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服務,實現“網上政府”24小時“不打烊”、智能“秒批”群眾辦事申請等功能。
專家解讀
昨日下午,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詳細解讀了成都東部新區規劃。本報進行了詳盡梳理,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
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抓手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08 来源:网络整理
04-02 来源:未知
06-12 来源:网络整理
07-15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