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江:从社会层面看,“半边天”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有代价,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个体生命中,极端的言行造成一些悲剧性的女性人生。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即便如此,妇女解放的基本性质不容否定,这与我们在口述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不管有多少困难和坎坷,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解放初期的女性对“解放”众口一词给予高度评价。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妇联在改革开放之后托住了生存状态恶化的底线问: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您在书中也提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里的女性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给我的感觉,中国女性地位自解放之后到今天是处在下降地位的,现在女性地位越来越低,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些人提倡传统,让妇女回家,工厂、公司甚至开始排斥用女性员工等等,以及找好工作不如嫁对人的理念,这是否是父权社会继续发挥了作用?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李小江:“地位”与“压力”不是一个概念。今天的社会,从立法层面看,女性地位不低;从生活水平和生存空间看,女性普遍高于男性。但是,女性自己的感觉不佳,内外交困,生活压力空前沉重。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认识没有跟上,因此会有“下降”的错觉。旧的观念抬头,并不意味着现代性别制度发生了本质性的倒退。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荒谬的女德班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父权”这个词说在今天不那么有说服力。你去问问那些男人那些父亲,他们其实还有多少特权?他们还有哪些权利或利益是通过剥夺或禁锢女性而获得的?如果不是,就要寻找新的原因。在我看,全球资本化是一个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与父权制曾经是同构的,在深化性别的社会差异方面是共谋。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问:与西方的女性团体相比,中国的女性团体似乎一直处在缺位和失语的状态之中。最典型的例子,我曾经读到一本书《美国人为什么恨政治》(小尤金-约瑟夫-迪昂著) ,里面提到美国女性可以为了种族歧视甚至反堕胎运动上街游行抗议,他们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是,中国女性团体性的反抗就比较欠缺。甚至就像您说的,现在中国女性自身主体意识是欠缺的?您认为,这是怎么造成的?妇联或者说女性团体应该做一些什么?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李小江:这种说法我不同意。就说新中国吧,中国女性团体不仅没有缺位,而且非常强势。全国妇联这样的机构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妇联组织不是一个虚设的花瓶,1950年代在解放妇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革以后托住了妇女生存状态恶化的底线。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1980年代,民间妇女团体如雨后春笋遍布中国大陆,发出了女性自醒的声音,怎么能说是失语呢?失语的问题出现在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西方女性主义坦然登陆,全面占领了主流话语平台,女界学界盲目追风,一时迷失了方向。怎么办?没关系,回头寻根就是了。只有见过世面,领教过世间风雨,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该珍惜的。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1995年,北京举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女人被塑造成“第二性”非男人主导 而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阶段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李小江:1995年以后,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社会活动家借世界妇女大会的契机进入大陆,从根底里改变了中国妇女的话语结构。不信你去看看这些年的主流报刊,到处都是“社会性别”。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什么是“社会性别”?就是gender,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YXc北方头条_头条新闻
05-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网络整理
06-05 来源:未知
04-29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
04-24 来源:未知
05-18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