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3天,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项任务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技术难度很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嫦娥五号,是中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包含15个分系统。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经历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1731克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是嫦娥五号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嫦娥五号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使出浑身解数采集月壤,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
嫦娥五号的成就再次告诉世界,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40多年来,全球航天领域科学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相信嫦娥五号的成功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
8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成功
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采用18个月换料,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创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目前,中核集团海内外共有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并网发电将会大幅提升中国核电行业的竞争力,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奋斗者”号载人深潜10909米
载人深潜10909米后,“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11月28日胜利返航。
10月10日,“奋斗者”号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南山港码头启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实施万米深潜试验任务。10月27日,“奋斗者”号下潜首次突破万米,并于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13日,“奋斗者”号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作业,并进行了视频直播。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4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实现万米海底作业目标,“奋斗者”号研发团队历经5年艰苦攻关,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浮力材料研制与加工、声学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术、锂离子电池、海水泵、作业机械手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
“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技术装备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为引导公众关心认识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10“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引发世界关注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的中国“九章”计算机重大突破,让世界瞩目。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在谷歌“悬铃木”计算机之后,再次成功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去年9月,美国谷歌公司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计算只需200秒,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峰”需要2天,因此他们在全球首次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中国量子计算机取名“九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实验显示,九章对经典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的计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万亿倍,从而在全球第二个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相比悬铃木,“九章”有三大优势:速度更快,不需要很多超低温设备,在小样本和大样本上均快于超算。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网络整理
02-06 来源:未知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