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和前沿領域前瞻布局,為國家持久安全提供不竭動力。我國已進入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要以更高的目標、更長遠的眼光,對科技創新進行前瞻謀劃和系統部署。加強學科布局和體系建設,全面夯實基礎學科,補足冷門、薄弱學科短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加大基礎研究穩定支持力度,推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和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有機銜接。加強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通信等面向長遠發展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的部署和實施,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形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動力源泉。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夯實維護國家安全的科技能力基礎。國家創新體系是決定科技發展水平的基礎。加強科技創新,保障科技安全,必須構建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重大創新領域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深化科研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國家使命和創新績效導向,擴大科研自主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系統提升高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三位一體的創新水平。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完善市場環境、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堅持全球視野,加強國際合作,合力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糧食危機、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重大挑戰,協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健全科技安全工作體系,提高科技安全治理水平
提高科技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安全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武裝頭腦,以國家利益至上為准則,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牢固樹立國家安全和科技安全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切實提高維護科技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科技安全管理責任機制。把科技安全工作貫穿在科技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建立科技安全工作分級分類管理責任機制,明確管理事項、責任主體和工作程序。落實科技安全管理手段措施,加強機構、隊伍和條件建設,完善科技安全工作體系。加強科技信息建設和管理、風險研判、預警監測、安全審查、處置管控和綜合評估,打造科技安全工作完整鏈條。加強科技領域與其他領域國家安全工作協調,形成相互支撐的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科技安全預警體系。完善科技安全預警監測指標,加強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新興領域、重大項目、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動態監測,及時總結評估我國科技安全狀況,建立相關部門分工合作的預警工作機制。發揮智庫作用,加強科技安全工作專家智力支撐。制定重大科技安全風險應對預案,加強風險研判和危機管控。建立科技安全動員機制,堅持平戰結合,提高科技在重大安全事件中的應急反應能力。
加強科技安全法規制度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法》,加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完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管理規范,嚴格執行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法規。完善國家科技保密制度,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領域、重大項目、重點機構保密管理。建立實施國家技術安全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國家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審查。在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生物醫學研究等領域,全面推行倫理審查制度。加強無人駕駛、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立法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就共同關心的技術領域安全風險管控開展國際對話,參與和引導相關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
06-13 来源:未知
01-30 来源:网络整理
03-27 来源:未知
04-19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02-2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