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教育经过苦心经营,已经可以支撑从本科、研究生到轮训培训的各类教育。 而现在面临新的情况,原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师资队伍一部分归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另一部分则归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先的整体性优势受到了影响。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坚骨干或者有希望有潜力成为中坚骨干的教员选择了转业或自主择业,去地方新闻院系工作。如此一来,军事新闻教育的师资大为削弱。实事求是地说,已足可堪忧。做精做强军事新闻教育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多措并举,选贤育贤,积聚人才,建强师资队伍,“用更优秀的人才去培养优秀人才”。
首先要根据新形势下军事新闻教育发展的规划设想,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计划,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方法步骤。这一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到阅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既要有学养深厚、精于学术的,又要有丰富媒体实践的;既要有老同志引领,又要有中青年接班,特别是,既要有本专业的精英,也要有跨学科的相关人才。其次,充分利用在北京办学的地利之便搞好人才引进。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和相关政策,从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擢拔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面向京内的军队媒体,延揽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专业经验的业务骨干,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在积极引进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盘活现有资源,搞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第三,要承续开门搞建设、开放办专业的传统做法,将聘任院外教师的做法制度化地坚持下去。现在“大本营”搬到了北京,可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了,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更加方便,更应该广开“师”路,放眼军内外,网络更多的“大咖”“名家”,借他们之力之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第四,加强与地方新闻院系的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分享教学科研成果,推出自己的名师大家。
四、绝不能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浪潮中落于后头—把掌握现代传播技术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现代科技对社会的改造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大众传媒首当其冲。从中央厨房到短视频、网络直播,到算法内容推荐,再到人工智能实质性地进入新闻采编流程,不仅媒体人在困惑、在探问:新闻传播业的“下半场”如何布局?新闻教育界也在一次又一次地研讨如何跟上科技发展,在教学中加大现代传播技术的份量,培养“全媒型”人才。这也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遭遇的最大挑战、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社会学者指出,现代传播领域是代际文化反哺、技术反哺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某种程度而言,发展现代传播技术,是年轻一代的事业,话语权主导权在年轻人那里,老同志一般只是追赶者,不能“多嘴”,不该置喙。但是,我对军事新闻教育中加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培养,尚有几点粗浅建议。
一是要搞好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乃教学之基础性建设。先要把核心课程(专题)的教材搞出来,可以考虑的例如《网络新闻传播导论》《网络新闻传播业务》《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多媒体制作基础》等等。待到有了条件,再往数据库设计、网络编辑与策划、信息网络管理等业务上拓展。二是可以成立现代传播科技研究中心,开展新媒体研究。研究中心除本单位的相关人员之外,可以面向军队新闻单位、甚至地方高校吸纳专业人才。研究中心是为搞好教学培养人才服务,同时也可以发挥智库作用,为军队现代媒体发展建言献策。三是要尽快围绕现代传媒发展,确立一批研究课题组织攻关。除了积极向国家、军队科研规划部门申报,争取立项支持之外,学院和系科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立项。而且,要有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推向有关部门的措施,实现科研成果的良性转化。四是要加强新媒体实验室建设,为现代传播科技培训提供装备科学先进的场所。
03-25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4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6-11 来源:网络整理
03-2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