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美军高调宣布研制下一代隐形轰炸机B-21,但最近却出了点''幺蛾子''。美国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主任透露,新式轰炸机直到2022年年初才能完成总装并下线,然后在当年年中才能首飞。美空军未提及延宕原因,但承认由于新冠疫情的流行,导致供应链出现中断。从某种程度看,这算是间接承认了疫情对飞机研制进度造成了打击。
B-21轰炸机算是美军研制要求较为紧迫的新式武器之一,美军现有的B-1B、B-2和B-52三型轰炸机都已经不再年轻,最早的B-52已有约60岁,最年轻的B-2轰炸机,''年龄''也普遍超过30岁了,而且使用维护成本还非常高。
美空军计划用B-21替换现有的轰炸机机队,但在新式飞机进度不顺的情况下,目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继续改进和延寿B-52机队,它们将服役到2040年以后。考虑到远程轰炸机不追求战术机动性,对机体寿命影响较小,B-52甚至可能成为服役达到百年的作战飞机。
美国空军声称,B-21的采购数量不低于100架,还有部分将军们认为其数量应达到300架以上才能满足需要,可见空军对其重视程度之高。不过,B-21究竟会有怎样的性能,目前外界还没有一致意见。
悲观的观点认为,B-21不过是把B-2的技术普及推广使用,相当于小号的增产型B-2,技术上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否则不会从项目上马区区数年就准备首飞。乐观些的人则认为,美国人点了那么多年''科技树'',只要把冷战高峰期的科研劲头拿出来,B-21作为一系列''黑科技''加持的全新战争机器,还是有戏的,一向大大咧咧的美国空军对项目参数高度保密,分明是要''憋个大招''。
平心而论,B-21会不会存在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看有限的公开资料是否可信。如果现在美国人放出来的宣传CG等内容不存在误导,或者已经是项目定案后的效果图。那么这样一个和B-2高度相像的B-21,还真的很难说存在真正的技术进步。B-2的气动外形成型于上世纪80年代,而对飞翼气动布局的研究直到今天都有一个难点,就是这种设计虽然雷达隐身效果比较理想,但进行飞行机动的难度很大。如果作为机动要求较小的远程轰炸机还可以接受,但这也意味着增加其他''黑科技''的困难也大了不少。
以隐身效果来看,B-2的隐身设计到今天也是非常成功的,这意味着B-21在隐身层面上提升空间的余地不会太大。而未来军用航空器的可能特征,如高超音速飞行能力,高轨道-空天一体飞行能力等要求,都是远远超出B-2和B-21这个气动布局上限的。
考虑到在飞行器基础科学层面上,美国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动作了,各方面来看其科研发展速度也在减慢甚至有所停滞。所以就此推断,B-21可能更接近在B-2基础上的小修小补和扩大产能版,而不是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新一代轰炸机。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进度也在大力推进中,前些天的官宣图似乎暗示整机公开的日子也不会太远。如果到时候中国先抢了风头,那美国人可就不仅仅是脸上无光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