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上再次出现了运油-20大型加油机的试飞图片,此次曝光的这些运油-20加油机的图片比以前的图片要更加清晰一些,拍摄角度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所以运油-20加油机的很多细节也被首次展示出来。(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外界发现运油-20加油机除了在两侧机翼外侧加装有软管加油吊舱,它的机腹后下方,也就是后舱门位置上也加装有体积比较巨大的白色装置。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巨大,比一般软管加油吊舱大不少,安装位置和硬管加油机上的硬管加油系统比较类似,分析认为它有可能是硬管加油装置。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它还是软管加油吊舱,只不过是为给大型机加油而进行特定优化设计的新系统。
现阶段运油-20机腹后下方的这个大型白色装置是软管加油吊舱还是硬管加油装置暂时还没有定论,但是它毫不意外的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硬管加油机、受油机的热烈讨论。
假如运油-20加油机真的是在机腹后下方装备有硬管加油装置,那么谁是受油机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目前轰-6N轰炸机和极少量空警-500预警机等大型机都是在机首装备了固定受油管,铁定采用软管加油方式,所以它们基本排除在外,不可能成为硬管受油机。现阶段来看,最大可能成为硬管受油机的除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轰-20隐身轰炸机,剩下的较大可能就是歼-20隐身战机了。
目前歼-20隐身战机采用的加油方式肯定是软管加油,这一点是得到官方报道证实的。它在机首右侧装备有可收放式的受油管,平时完全藏在机首内,有精致的盖板结构进行遮挡,不会产生额外的RCS值,以避免破坏歼-20的极致隐身能力,和歼-10系列的固定加油管不同,也不同于苏-30、歼-16它们的可收放式,半遮盖式受油管。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同样采用软管加油方式的F-35B、F-35C、苏-57这几款隐身战机都是使用可收放式受油管,并且同样有蒙皮结构进行全面的遮挡。
虽然现在歼-20隐身战机肯定使用的是软管加油方式,但是并不是说它未来一定就不可能采用硬管加油方式。就以F-35隐身战机为例,F-35系列隐身战机中的F-35B、F-35C均是装备可收放式受油管,采用软管加油方式。剩下的F-35A却是在机背设置有固定受油插座,采用硬管加油方式。F-35B/C和F-35A同为一个大的型号,在机体结构设计、机载设备上存在非常多相同的地方,加油方式却截然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软管、硬管两种加油方式设计转换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不存在无法改装的因素。
比起软管加油方式,硬管加油方式有不少优点:它的输油速度更快,可以用明显更短的时间完成空中加油;它对受油机飞行员的驾驶水平要求更低一些,对接工作基本交由加油机上的加油操作员负责,对接速度更快、对接成功率更高;它对空气乱流基本免疫,不像软管加油的锥套会受到气流影响不受控制;它对受油机的接口管线设计影响更低,在机背上设置受油插座就可以把燃油直接输送到机内油箱。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点。歼-20机体体积较大,机内载油量很多,所要求的作战半径很远,所以对空中加油的各项服务要求只高不低。
在2018年4月份的中航工业宣传片中,运-20加油机就已经曝光。从视频截图可以看到,未来的运-20加油机也将改用与美军最新加油机一模一样的硬杆式输油控制系统。
为了保持运油-20对整个空中加油过程的监控,运油-20将在驾驶舱增加空勤人员,通过设置在机身后部的多个摄像头来保持对加油过程的监控,未来运油-20要加装硬管加油系统时,这套操作监控系统必不可少。
加油机后舱里坐着一个操作员,受油机会进入到加油机的航线然后把位置保持在受油位,也就是加油机6点钟方向偏下方的位置。加油操作员要控制加油管上面的2片翼面,通过调整翼面使得加油杆对准受油机的接油器插进去。
特别是歼-20未来会进行系列化发展、并不断进行改进,会像歼-10那样推出A、S、B、C一系列改进型号,运油-20这种优秀加油平台的出现,加装硬管加油系统基本没有问题,这样一来,歼-20也就有更大的需求、动力、机会、能力去变动加油设计,由软管加油转变为硬管加油,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