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防系统自从装备军舰以来,已经成为一线作战舰艇必不可少的装备,小到护卫舰大到航空母舰,都能看到近防系统。该系统作为战舰的最后一道防御手段,被称为军舰的守护神。
中国在近防武器上面的起步比较晚,在引进第一批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以前,中国唯一能用的舰载近防武器就是雷达射控指挥的双37毫米自动炮,但是该炮体积重量大,射击精度差,射速慢,反应速度慢等缺点,仅仅只有少量舰艇配备。在引入第一批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后,上面搭载的AK630(6管30毫米炮)近防系统引起了高度重视,并迅速展开仿制。
AK630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便,有世界最轻近防系统的称号,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吨位的军舰上,哪怕是数百吨的小艇也能够灵活安装。其采用的外源“加特林”(每一根炮管都有独立的炮膛)火炮,极大的提高了射速,同时也减少了炮弹散布,其配套的光电探测装置也能灵活安装在军舰上。可以说仿制的AK630近防系统成为了中国专用近防武器的开山鼻祖。
进入新世纪后,军方展开了国产专用近防系统的研制,这就是第一代的H/PJ12(730近防炮)近防系统,命名方式和俄罗斯一样简单粗暴,但是其性能却远远超过俄罗斯的同类产品。以俄罗斯的卡什坦为例,尽管其采用弹炮合一的设计,在防御上无可挑剔,但是其自动装填系统以及两个备弹库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同时系统重量也十分巨大,很难部署到轻型作战舰艇上。而H/PJ12却没有这个缺陷,即便是数百吨的小艇也能够安装。
H/PJ12近防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系统被集成在了一个单独的旋转基座上,包含了火炮系统、光电探测系统以及雷达探测系统。相对于AK630分散布置脆弱的管线,H/PJ12近防系统的生存能力更强,只要近防系统本身没有受损就能够继续独立作战。其次730近防系统的30毫米近防炮威力也远远超过西方“密集阵”的20/25毫米火炮系统。在采用次口径钨合金尾翼稳定穿甲弹后,其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性能显著提高。在面对传统亚音速反舰导弹时,仅仅只需要命中三发就能确保摧毁,即便是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6至8发就能确保摧毁。
随着现代军舰面临的饱和打击程度越来越高,提高近防系统的射速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相关单位在730近防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1130近防系统。1130近防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11管30毫米“加特林”火炮,是当前世界上炮管数量最多的“加特林”火炮系统,其射速从4200发每分突破到了超过1万发每分。相比卡什坦/佩刀采用的两门630火炮,1130在提高射速的同时,又保证了炮弹的散布,其毁伤效率远远的超过了前者。
很多人好奇近防武器发射一次需要多少钱,以1130为例,其每秒钟发射约170枚炮弹,使用的次口径钨合金穿甲弹单发造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也就是说1130开火一次需要消耗约30万,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30万是一个较大的数额,但是对于军舰来说,却是一道保命的防线,其价值并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
H/PJ系列近防系统的出现,打破了西方的垄断,使得中国拥有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近防系统。同时中国紧紧跟踪国外领先技术,同步推出了“红旗10”导弹近防系统家族。与H/PJ系列近防系统组合,极大的提升了拦截概率。目前“红旗10”导弹近防系统和H/PJ近防系统一起,广泛装备人民海军作战舰艇。
03-25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6-20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4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6-11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