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序推进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3月份以来,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积压食品及原料专项清查行动。
执法人员清查存放使用过期积压食品。
本报讯(记者鲍南南)为有序推进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3月份以来,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积压食品及原料专项清查行动。昨天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全市共发现存放、使用变质过期积压食品及原料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5家,立案查处12家,责令整改87家,已销毁问题食品及原料300余公斤。
据介绍,此次清查以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保质期较短、储存条件较高的热销食品及原料为重点对象,以生产企业、小作坊、小食杂店、批发市场、冷冻库、餐饮店等停工停产时间较长单位为重点场所,着重排查食品及其原料是否超期变质、是否开展库存清查、是否符合存储要求,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标准自查、处置到位,确保不发生过期、变质食品及原料回流市场等情况。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复工复产前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库存清查,及时处置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原料,并做好台账记录;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后,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加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进出库管理,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符合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前提下采取食品及原料直接销售、新增或扩大外卖业务、网络销售等方式规范处理积压的食品及原料。
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群发短信、发放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类主体责任意识,引导其在合规合法情况下采取直接销售、制作半成品销售、新增或扩大外卖业务、设立临期食品处理点、网络销售等方式,规范处理积压食品及原料。
“清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仓储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失位是引发积压原料处置不及时、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监管与帮扶相结合模式,现场指导各类主体建立“先进先出”的原料管理制度,完善进货查验记录和仓库原料出入库记录,营造安全生产经营环境。
此外,各地还充分发挥网格员和食安协管员多元监管作用,借助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第三方力量,对辖区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把脉清查”,全程建立问题清单,并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开展溯源整治。
03-19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05-05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
07-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10-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