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创造营2020》开播,和往届不同,出道名额从11个减少到了7个,且个人先行再看团体。新的赛制下,不少惹眼的妹妹开始展现自己的实力。
另一边,《青春有你2》也迎来了新赛点,60进35的名单公布,出道位的角逐如火如荼,谁能最终出道也成了下饭话题。
到底谁能出道重要吗?
好像挺重要,又好像不太重要。
Produce系列中国版几季下来其实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制作团队越发的专业,但选出来的爱豆却在国内娱乐圈里屡屡水土不服,成团以后近乎“销声匿迹”,热度再也无法到达节目时的高度。
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第一男团”的Nine Percent,号称代表“中国女团最高标准”的火箭少女101,似乎都没有逃过“成团即巅峰”的命运。
到底,本土爱豆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01 饭圈的狂欢or大型割韭菜现场?
我们先从目前正在热播、话题度始终居高不下的《青春有你2》来一窥究竟。
从这一届参赛选手的类型构成来看,其成员类型相当复杂,可以说是贡献了史上最乱参赛选手。
有正儿八经在练习生体制下的训练多年的训练生,有地下rapper,有SNH48、AKB48等养成系女团,有模特,演员,网红,网络歌手,八卦话题人物……
要说韩版produce系列是少量不同背景的练习生贡献了不同特点的佐料,《青春有你2》更像是个乱锅炖。
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爱豆的多样化,但背后也隐藏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爱豆变得没有了门槛,反而成了一个“红”的途径,任谁都能来插上一脚。
比如,已经有了较高知名度的网红林小宅直言因怕被遗忘而参赛↓
因与吴亦凡的绯闻而被众人所熟知的热门话题人物秦牛正威↓
再有唱歌跳舞rap啥也不行,靠着“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刷遍各大网络平台的李熙凝。
虽然早早退了赛,但已经红过大部分的选手,发单曲、上综艺、拍杂志,一样没落下。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句看似调侃的歌词背后,却是令人无奈又悲凉的现象。
前有韩版的白纸型出道选手赖冠霖,职业模特改行的权玄彬,后有啥也不会照样爆红的锦鲤杨超越给无数想要一夜爆红的选手一个又一个希望,每个人都想在这个行业还不成熟时乘着乱杂的风口侥幸成名。
这样的选秀,到底是饭圈女孩的狂欢,还是一个高资本注入的大型割韭菜现场呢?
02 爱豆到底是怎样的物种?
不管是偶练、青你、创造营,还是即将开播的《少年之名》,说到底还是一种爱豆选拔节目。
那爱豆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约定俗成的看法就是,局限于源自韩国偶像生产体制的、以唱跳为中心的偶像组合。
虽然源于西方,但韩国以其发达的娱乐业和剑走偏锋的玩法,硬是将爱豆(idol)这个舶来品搞成了韩国的“土特产”。
爱豆在韩国的起源要追溯到90年代,之前的韩国大众音乐市场还是以传统类情歌(trot),抒情类情歌(ballade)为主,以20岁以上的年龄层为目标群体。
而1992年一个叫“徐太志和孩子们”的组合横空出世,改变了整个音乐市场。
青少年粉丝群异军突起,成为了贡献最高专辑购买率的年龄群体,饭圈文化由此诞生。
详情请参照《请回答1994》里徐太志的脑残粉赵润真同学↓
从90年代开始韩国的爱豆组合和歌手组合是有明确区分的,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收益方式以及宣传方式。
传统的歌手组合只要靠专辑出版、mv、演唱会等活动,核心关键词是“音乐”,主要靠音乐作品说话,偏向于“唯音乐论”,就像SHE这种。
而爱豆组合主要是以爱豆本人为中心,歌舞加持,个人魅力至上,虽然主要是企划社根据市场所赋予个人的“设定”。
对爱豆组合来说,音乐固然也重要,但不是唯一。
爱豆们需要在各种综艺节目上保持高频度的曝光以及定期的粉丝见面会,同粉丝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吸粉和粉丝维护显得极其重要。
可以说,爱豆的竞争力源于粉丝。
举个栗子,防弹少年团的“防弹”意为替10代20代遭到的社会偏见和压迫的年轻群体挡子弹,堂堂正正地守护自己的音乐、价值、以及粉丝。
从这个slogan就能看出爱豆很大程度上投射了粉丝的期许。
粉丝对于爱豆的感情不只是对音乐的欣赏,更是对不同的爱豆代表的不同的价值观的追随。
而国内依然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状态,不仅在歌手组合和爱豆组合之间的界限存在着暧昧不清,甚至爱豆这个定义也变了质。
09-11 来源:未知
11-18 来源:未知
01-14 来源:网络整理
01-28 来源:网络整理
04-05 来源:凤凰娱乐
05-12 来源:未知
05-14 来源:未知
08-05 来源:未知
08-10 来源:未知
10-12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