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作業APP中“游戲”成主角? 有學生為提高名次充錢闖關
“整個作業過程就在一堆游戲裡,這讓一個才8歲的小學生,怎麼控制得了自己。”近日,家住重慶渝北區寶聖湖街道的林女士向記者反映稱,其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每天都需要用老師推薦的一款作業APP完成作業。但她最近發現,這款作業APP裡暗含了不少游戲,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更有家長質疑,這些作業APP暗藏游戲的背后有沒有利益糾葛?是不是為了錢?
對此,該作業APP的開發方表示,將對產品進行改進,家長可關閉APP中益智類產品。若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誤點行為被扣費,可以打電話給客服,產品方將會退費。同時,重慶市教委也督促學校對APP做更加全面的利弊評估,並在使用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
作業APP中“游戲”成主角
“老師推薦給我們的這款APP叫‘一起小學學生’。”林女士回憶說,近日,兒子做完作業,她拿回手機時,發現手機有些發燙,聯想到近段時間兒子學習效率不佳,於是仔細檢查。
經檢查,林女士發現在該作業APP首頁有個叫“成長世界”的入口,裡面有“地心冒險”等多個小游戲,兒子賬戶下的城市等級已6級。當她點開“地心冒險”游戲欄后,發現兒子和另外4名同學正組成小隊參與其中。小隊中,兒子以329行動值排名“貢獻”第一,在全校競速賽中排第17名。
“翻看記錄我才知道,很多任務都要開通產品才能完成。”林女士說,“到現在為止,兒子已經花了一兩百元在游戲裡了。”
對此,記者也在軟件應用商城內下載幾款作業APP試用后發現,作業僅僅是這些APP眾多功能中的一項,而各類游戲卻成了主角。
走訪中,記者注意到不少學校都在推廣使用各類作業APP。渝中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放學后,他兒子就拿起平板電腦,做起了老師在APP上的“班級群”裡布置的作業。
“剛開始我覺得這個作業APP進行了動畫設計,能吸引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過了一段時間就發覺不對勁了。”張先生說,一旦拿到平板電腦,兒子就不肯放手了,他開始反復地嘗試APP中的裝扮、闖關游戲。與排名前三的小朋友打擂台,“非要爭個第一名”。
趣味產品還是會上癮的游戲?
關於作業APP中暗含游戲,相關產品開發公司的客服人員首先對“游戲”的說法進行了否定,並稱APP中闖關類產品都是趣味性的學習產品,主要起一個激勵作用。“孩子若隻做題,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開發了這些趣味產品。”
對於作業APP,家長們分成了兩派,觀點對立。黃女士是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她告訴記者,孩子可以在APP上跟著手機讀課文,讀完后會有評分,拿到100分就會很開心。她認為這樣能鼓勵孩子繼續學習,還解決了部分家長不能輔導孩子的尷尬,減少了家長的負擔。
“學校推薦的APP,應該經過審核,隻要未向家長收取費用,又能夠給學生學習帶來益處,當然支持。”黃女士說。
而在老師看來,這些作業APP確實能減輕老師負擔、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可以用手機查看全班孩子的做題完成率、錯誤率,連朗讀作業都能及時得到反饋,更容易掌握全班的總體情況和個別孩子的掌握能力,為第二天的課堂教學做補充。
盡管一些老師和部分家長表達了對作業APP的支持態度,但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持反對意見。“有了這些作業APP,孩子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玩手機、平板電腦,家長還不能說什麼。”多位家長表示,若是作業APP隻有作業功能,家長絕對贊成。但裡面的游戲已經讓孩子上癮了,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學習,反而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
“我一直反對什麼都要推行無紙化、電子化。”家長王先生坦言,現在很多年輕教師信奉PPT、視頻和APP教學,放棄了板書,這會讓學生們越來越喪失手寫的能力。
誰給作業APP戴上“緊箍”
原本寓教於樂的形式,卻讓孩子在電子屏幕面前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少家長擔心,孩子不斷受到游戲刺激,會逐漸沉迷其中。不少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曾公開表示,目前正在普及在線學習這種形式。但有家長認為,教育主管部門需要做更加全面的利弊評估,並在推廣普及的過程中注重指引、規范使用。
重慶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學生使用的學習APP都是學校與老師根據情況與特色,自主做的選擇,重慶市教委未做統一規定。
而對於APP裡含有游戲的問題,該負責人稱,家長如有意見,可跟老師直接溝通。同時,相關部門也會督促學校對APP做更加全面的利弊評估,並在使用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
05-20 来源:未知
07-11 来源:网络整理
08-18 来源:未知
10-04 来源:网络整理
03-19 来源:未知
04-02 来源:未知
07-02 来源:未知
04-06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10-2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