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越山向海三年成爆款的秘诀:踩准时代节奏
2019年7月6日凌晨12点,首都媒体跑团由领队汪涌率领的5人小组代表跑团参加了2019年越山向海赛事。一天一夜,群山之巅,天路之上,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所看到的,都刻骨铭心。在此铭记,明年再来!
越山向海:三年成爆款的秘诀是踩准了时代节奏
汪涌:首都媒体跑团领队、2018中国马拉松年度十佳人物、新华社高级记者,首都媒体跑团越山向海队队长,5号成员,因感冒成全程“职业司机”和队伍保障人员 主办方提供
7月5日凌晨,还在北京咳嗽了一夜,思想一直在斗争,是否应该一早就告知队友们我要退赛的决定。
而一天后的7月6日深夜,坐在被大拖车拖着的别克车上,被“拖”到张北城郊一家酒店后,咳嗽和冷得得实在不行的我,冲进房间,扑进被窝里,抱着被子好半天才暖和过来。当队友和室友吴洪跃老师递过来一杯热水,和今年的奖牌时,我几乎泪如雨下。
五人一车,185公里的不凡奔跑,换来的这枚奖牌,让身体从寒冷逐渐暖和过来的我,脑海里冒出来的一句话:这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枚奖牌。也许,这就是越山向海最大的魅力。
这项赛事创办的前两年,均接到邀请的首都媒体跑团,因种种原因,与越山向海擦肩膀而过。2018年,我担任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传媒荣誉评审秘书长时,收到了越山向海赛事纪录片,这部将山地奔跑、冬奥和长城、人和车、人车和自然等融为一体的赛事纪录片,给了我深刻印象。2019年初,当越山向海美丽的李璐老总专程过来当面邀请时,这一次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参赛,并为此留足了时间,推掉了其它所有的邀请和安排。一项赛事的好坏,不深入其中,就不会有准确的观察。必须投入地参与一次。
事实证明,尽管身体饱受折磨,但今年的越山向海赛事给予了一次特别的体验,和我一块参赛的几位队友,在这样极限的条件下,一路克服了只能有四人接力跑、天气寒冷、高海拔、最后一棒汽车GAME OVER等困难,精诚合作,艰难地完成了赛事,五人成了生死与共的升级版队友。
越山向海仅仅三年就成为爆款赛事,自有其独到之处。这次参赛之后,我的解读是,这款赛事成功的秘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踩准了中国的时代节奏。
——踩准了中国迈向健康中国的节奏,这三年正是中国马拉松快速爆发的三年,加速增加的马拉松人口,给越山向海这项长达185公里的接力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踩准了中国消费水平升级的节奏。越山向海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地的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和张北举行,在冬奥举办地奔跑,在草原天路上奔跑,这一独特的体验,因冬奥会的筹办渐入高潮而更受追捧。
——踩准了当下国人对团队、对协作、对奉献等精神的追求,这项赛事不同于一般的马拉松和越野,融入了团队、人车、环保、公益等概念,除了小我,更强调大我。这种稀缺资源,因比赛而得到萌生和成长,让这项赛事个性十足。
首都媒体跑团这次参加越山向海的收获,不同于我们参加过的其它赛事。这次感冒的我,不能奔跑,只能以专职司机、专职拍摄、加油人员的身份,和队友们并肩作战,帮助队友们能减轻一点负担是一点,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是一会儿。赛前,崇礼、张北的天气预报信息是有雨,冷!但是再有雨,再冷,也阻挡不住首都媒体跑团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队伍由4位60后加一位70后组成,年龄高达256岁。分别来自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民主与法制》杂志、北京青年报和原北京晨报(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其中有三位老总。就是这样一支媒体元老队,精诚团结,最终以19:55:15小时的成绩完赛,在360支参赛队中,总排名273位。
越山向海的魅力,在于人和车配合、人和人配合。首都媒体跑团首次组队参赛,刘桂明和吴洪跃两位比我年长的老大哥,用稳如泰山的表现给予全队强有力的支持,56岁的刘桂明承担了跑团难度最大的两段爬坡跑,还分担了原计划我要跑的三棒中的一棒。前几个段赛完成后,还兴奋地回到车上唱歌的老刘,一回到上车,来不及发朋友圈,就累得睡着了。吴老师承担最后一棒,在我们的汽车出问题后,搭上其他队伍的车辆火速赶往接力点,完成了最终的冲刺。两位队中的天蝎座,分担了我的其余赛段,在汽车出现故障时,在寒冷中我们一直坚守在一起……
03-21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3-30 来源:未知
11-23 来源:未知
12-23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5-0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