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贝尔“卸妆”:逆势亏损背后财务数据多异常(2)

“一般情况下,对一家服装品牌商而言,开店意味着装修、雇工、备货、进场等,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就是收入增加、费用增加、存货增加,利润视经营情况而定。关店意味着收入减少、费用减少、存货减少。”某上市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反观拉夏贝尔数据,2015年至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5.62%、47.31%、49.39%,均低于2018年的59.28%。

也就是说,仅销售费用一项,拉夏贝尔在关店收缩时,反而失控了。

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表现怎样?

拉夏贝尔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详细列示了行业公司的销售费用。从费用情况看,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于其他7家同行。

拉夏贝尔解释:“公司采取接近全直营的运营模式,在获取零售端价值的同时,也承担了零售端的销售费用,而行业内其他公司通常采用直营和加盟相结合的方式,故公司相关的销售费用显著高于行业其他公司。”

记者查阅其他公司2018年年报发现,朗姿股份女装业务共有511家店铺,其中自营店铺378家,经销店铺127家,线上渠道6家,是一家自营店铺占比较高的企业,2018年销售费用率35.94%,销售费用较上年增长23.84%;维格娜丝2018年末直营店铺数量1285家,经销店铺101家,是一家以直营为主的服装企业,2018年销售费用率41.03%,较上年增加25.98%。

拉夏贝尔的解释似乎并不客观。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亦明确提出,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在营业收入出现下滑、门店数量净减少的情况下,各类销售费用依然大幅增长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要求公司说明销售费用中商场/电商扣点发生13.78亿元(上期无该项目)确认为销售费用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要求公司结合融资安排及负债结构,补充披露财务费用增长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成本及费用的情形,是否涉及相关会计处理的更正。

对于销售费用中商场/电商扣点发生13.78亿元,拉夏贝尔在回复函中解释,系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原来也有这项费用,但作为营业收入的扣减项进行处理,所以导致了销售费用“看起来”陡然增加。

记者查阅同期同类企业公告,发现2018年做了相关会计准则调整的仅有海澜之家。但在海澜之家2018年年报中,尚未找到类似的“商场/电商扣点”费用出现。

此外,撇开“商场/电商扣点”这一项费用,拉夏贝尔其他费用均在增加。

公司在回复函中称,员工费用同比增加0.53亿元,主要系2018年度整体门店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所致;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同比增加0.96亿元,主要是公司于2018年12月对所有的店铺进行了梳理工作,并对2019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已经关闭和准备关闭的店铺对应的长期待摊费用进行了加速摊销,导致了2018年第四季度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金额的大幅上升。

异常的扩张

拉夏贝尔单店销售收入早已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状态,其开店战略仅仅是增收不增利的“门面工程”。也即,公司上市前的扩张战略,更像是在用资本购买渠道,强行拉动收入增长。

为什么拉夏贝尔2018年的财务数据会出现异常?这与公司的业务战略、上市计划有怎样的关联?

在2017年的A股上市招股书中,拉夏贝尔曾表示,将利用IPO募集资金在未来3年新增3000个网点。

作为快消服饰品牌,在实体消费不振且行业呈现高端化、电商化的趋势下,拉夏贝尔坚持“传统”通过扩张网点来维持业绩增速,并自2011年以来就保持了高速开店的势头。就门店数量而言,在同类休闲服饰品牌中已达第一。

在招股书中,拉夏贝尔对扩张言之凿凿,但上市后即开始收缩。

拉夏贝尔在回复函中称:“受不同地区及商圈发展不平衡、网络购物增长、购物中心及百货商场租金水平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关闭部分门店。”

“2018年以来,由于线下销售下滑明显,公司直营模式下过高的固定成本费用支出的压力突显,这也是导致公司2018年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多年以来,拉夏贝尔单店销售收入早已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状态。这标志着其开店战略仅仅是增收不增利的“门面工程”。

查看拉夏贝尔最近7年关键财务数据可见,公司各品牌的销售规模基本与店铺数量成正比,集团的销售规模整体略高于店铺数量增长速度,这表明公司的老店增长乏力,公司靠大量开新店来带动业绩增长。

拉夏贝尔上市前匪夷所思的扩张战略,更像是在用资本购买渠道,强行拉动其收入增长。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