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心中,西班牙有美女、有海滩、有斗牛,还有足球,时尚两字跟西班牙好像不着边际,但近几年欧洲时尚界却猛然刮起一道“西班牙旋风”,以ZARA为代表的一批另类时尚品牌突破传统束缚,堂而皇之地成为时尚的领导者,其成功的秘诀就是缩短前导时间,生产速度比竞争对手几乎快十倍。 4 V)
解读H&M
H&M共有260多家原材料供应商,保障了稳定、低价,有20多家比较大型的工厂设在西班牙。大型工厂有特色,这是绝对的,属于资本密集型工厂,这是很有趣的搭配。
资本密集做什么呢?只做染色以及裁剪,其他统统不做。比如今年流行紫色毛衣,他们就把布料染成紫色,然后是裁剪,全部是资本化的工具裁剪。400间小工厂负责大量烦琐的缝制工作,而且一厂一款,一个工厂只生产一个款式,保证专业化水平。所有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全部外派,以机器代替人手,其余的交给小工厂。大工厂除了人力密集的缝纫工作外,50%衣服由自有的20多家工厂生产,保证快速。
裁剪好的衣服怎么样送到400间加工厂呢?地下传送带有20公里,400间工厂地下传送带全部加在一起,按照资料显示是200公里。
这是极快的速度,从20间工厂裁剪好衣服迅速分配到小工厂进行缝制。为了速度可以说不计成本。
而大工厂将裁剪好的衣服通过光学读取工具作分类,每小时分类超过6万件衣服。这个错误机会是
这就是速度。极具效率的物流系统,使得时装周期得以缩短。
解读物流
Inditex80%是在欧洲生产的,可以快速送到欧洲市场,这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他的基本款式可以从亚洲运过来,叫舍远取近。
ZARA只有15%的服装是预先订购的,75%的企业就近生产,用卡车运到,2天保证运到。
日本和美国服装大品牌的物流不用轮船,全部用飞机运输,不惜工本,一日千里,非常快。
运送模式中的物流中心,我们跟踪了一下。一个在中美洲,为什么?我们认为,是配合南半球的季节差异,把存品存起来,季节转变了,ZARA最先拥有商店。西班牙也有一个,投资了1亿欧元,设备使用率超过50%,零售每间分点每星期落单两次。各分点的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存货。存货的机会小,打折的机会也小了。
以H&M做得最好的2000年为例,ZARA打折商品是7%,H&M和GAP是ZARA的两倍。ZARA在最时髦的地方开分店,他在别的地方开分店,每年消费者平均光顾次数是17次,而行业平均3到4次。凭这一点就敢开店,因为保持了款多量少的原则,增加了消费者的新鲜感。
GAP和Inditex则采用款少量多达到规模经济的思维。两者的销售额和销售成本没有规模经济,中间的缺口没有直接变大,反而是ZARA的款多量少思维能够迅速达到。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个性,在过去的教科书没有见过。没有想到款多量少,由于销售好,一样可以达到规模经济。
解读工序流程
高度整合系统是最令人担心的。服装业也好,汽车也好,工序流程最差。
很多工厂有工序流程,问题是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每个店铺的电子手账,最重要的目的是立刻把资讯传回总部,在总部马上传给设计师,设计师又迅速将信息反映出来。总体目的是快!
货品资讯传给总部,总部传给设计师,衣服生产整个流程14天。根据这个资料和前导时间,ZARA占了绝对的优势,只有两个礼拜。按照这个数据来讲,GAP第一名。
从设计到生产商,中央货舱、地方分流中心到地方销售都是一条龙,他们的系统叫信息通讯技术(ICT)咨询联络系统,成功把每一个流程之间的时间压缩了。终端商店每日的销售通过记录传到ICT平台,因为全权拥有分店,资料传来以后送到采购部,根据数据生产个别款式,再运往商店发售。
其中,沟通很重要,各部门可以分享分店的款式应用销售记录,搜集客人喜好以作出准确预测;采购部门预先计划生产;物流部门将货品及时送往目的地。
ICT系统如何高度整合供应链?首先谈设计,销售数据送到ICT平台,设计师及时获得资讯,电脑快速绘图。生产部管理生产厂商,又能减少时间。GAP在2002年有900个生产商;2003年750个生产商;2004年生产商700个,类似的思维如果记忆力不错,Inditex也是开始慢慢仿效的。生产商的数字减少了,生产部的目的增加了,作更好的流程整合,提高了效率。
解读成本控制
04-09 来源:未知
05-16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9-17 来源:未知
12-05 来源:网络整理
06-22 来源:未知
08-1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