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患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否则将恶化成白血病
60岁的妈妈
作为唯一符合条件的移植供者
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打破医院供者最高年龄纪录
延续女儿生命的火种
“我是妈妈,救女儿当然没有二话”
母亲第一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时的场景。
去年底
因出现贫血反应、全身乏力
赵女士(化姓)就近到
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
经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危型”
这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常规化疗难以治愈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
唯一有望治愈这一疾病的手段
主治医生关军告诉记者
“按当时的情况看,
赵女士的病情再拖一两个月,
就会进一步恶化成白血病 。”
在中华骨髓库中没有成功的配型
其他亲属中也没有配型成功者
赵女士女儿年仅7岁
父亲不久前刚动了一场大手术
只有赵女士的母亲
可以作为半相合移植的供者
“我是妈妈,救女儿当然没有二话。”
心疼病榻上的女儿
赵妈妈的捐髓决定果敢而坚定 “忍一下,再忍一下 ”
妈妈 全身血液体外循环4遍
从母亲体内采集出来的造血干细胞。
赵妈妈是唯一与女儿配型成功的人
却不是最佳人选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最佳年龄
是18岁至55岁
年轻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代谢比较旺盛
对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超龄供者在动员过程中
刺激到体内的血管、器官,
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程辉说
整个治疗过程难度大、风险大
但赵妈妈明确表示
为了女儿,她愿意拼尽全力
赵妈妈的造血功能已有所衰退
采集造血干细胞时间比年轻人更长
第一次采集时长4小时左右
赵妈妈在中途
出现了手麻、抽搐等低钙反应
但她一心牵挂的只有女儿
“越到后面越吃力。
我告诉自己,
忍一下,再忍一下,
让女儿的植入更顺利。”
能动的那只手时不时地握紧拳头
仿佛在为自己加油打气
第一次采集结束时
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
赵妈妈的一只手已经僵硬
蜷成了一团,拉都拉不开
那天晚上赵妈妈一夜未眠
一面感受着身体的酸痛
一面担心女儿的移植手术能否成功
第二天赵妈妈又进行了
3个多小时的二次采集
这两次采集
血液在体外循环70次
比常人高出1倍
循环血量近2万毫升
几乎相当于全身血液体外循环了4遍
移植造血干细胞那天
赵女士目不转睛地
盯着母亲的造血干细胞看了很久
她反复向护士确认
母亲给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后
身体不会受到损害
“离可以吃热干面的日子不远了”
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程辉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通讯员代雨朦 摄
造血干细胞被成功植入体内后
赵女士被送到了移植舱内
在舱内她最爱看电视上的美食节目
期待着自己出院后
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
3月22日
得知自己本周就能出院
赵女士开心不已
一旁的家人和医护人员
也由衷为她高兴
“离可以吃热干面的日子不远了。”
赵女士坦言
“是家人和医护人员为我带来了新生。”
“我们期待着更多新生。”
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易雪说
“造血干细胞是许多恶性血液病患者
重燃生命之火的希望,
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
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行列 。”
03-31 来源:未知
04-16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未知
05-23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4 来源:未知
06-25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